刚性兑付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我国并没有法律规定要求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内不成文的规定。房地产信托、政府融资信托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实行刚性兑付,而证券投资信托不受此约束。
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将本金和收益分配给投资人。当信托计划未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需要信托公司兜底处理。
实际上,我国并没有法律规定要求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内不成文的规定。
房地产信托、政府融资信托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实行刚性兑付,而证券投资信托不受此约束。
监管部门确保赔付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新业务,让投资者放心,同时也是为了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防止信托投资损失引发群体性事件。
工业的优势和劣势
据外媒报道,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监管思路正在改变,允许信托公司暴露风险,希望用市场机制化解兑付危机,而不是总是不分对错的“刚性兑付”。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信托资产难以转让,如果没有刚性兑付,很多投资者将不敢购买信托产品,对信托业造成沉重打击。这位分析师表示,大多数信托产品不能像股票和基金那样轻松转让。信托资产流动性差,投资起点高。如果没有刚性防线,投资者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媒体对信托业兑付能力的关注从未放松,但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的信托产品投资者却从未着急。”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即使吉林信托骗贷案、中诚信托揭露融资人参与民间借贷,但在受托人履行受托义务受到严重质疑的时候,似乎也没有出现委托人投诉受托人的事件。
该分析师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信托业怪异的“刚性兑付”文化。背离了风险与收益匹配的资本市场永恒法则,高收益隐含高风险,创造了零风险高收益的神话。
伊一信托首席分析师李畅认为,这10年信托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刚性兑付”原则的保障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投资品种,信托没有风险,收益也不错。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买信托产品。"
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12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到2012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在一季度超过5万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300亿元,达到5.5万亿元。而在2007年,这个数字只有94965438+5300万元。6年时间,信托业资产增长近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