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公司加入

近日,多位知情人士向消费行业透露,某线下大型借贷平台已在全国64家门店全部拆除。

消费行业明白,这是对性能不达标的最后一次淘汰。

目前经济有压力,线下借贷进入紧缩周期。与此同时,高压政策使出了行业“杀手锏”。

教育部、高等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非法借贷的意见,明确了非法借贷的定罪处罚依据和标准。

多家代理商向消费行业表示,收到了降低服务费和产品利率的通知,利润空间大大减少。很多代理商直接放弃了这个业务,跳出了这个行业。

“现在线下大额贷款业务已经暂停了80%。”知情人士表示。

网贷中介风生水起的那些年,业内流传着“一年放款两亿,住别墅,开跑车”的神话;然而繁华过后,却是一地鸡毛。部分代理商因“套路贷”罪被判刑,持牌资金大规模缩减甚至下线代理渠道被关停。

“我们单位目前进入全面征集阶段,包括北大计算机硕士。”一位持牌黄金注销负责人表示。

线下借贷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清洗。曾经积极的贷款中介,我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现在我充满了悲伤。

贷款中介:代理人再招代理人,佣金层层返还。

网贷业务活跃着一批特色群体,即中介机构。他们实际上是在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做放贷业务,为线下客户提供贷款服务。

线下贷款产品都在5万元以上,早期做的产品主要有保单贷款、公积金贷款、住房贷款等产品。

中介通常做“信息差”业务,贷款中介也是如此。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通过贷款中介,可以降低获客成本,增加贷款量。贷款中介一般收取3-6的中介费。

“在金融行业,我们的贷款中介是后妈生的。在甲方眼里,我们是羊毛党,是皮条客,没有底线。”一位渠道总监感慨。

对于贷款中介来说,没有资质,这是与生俱来的原罪。

在业务模式上,贷款中介主要分为直销和渠道。

以持牌黄金消费为例。目前有两种直营模式:哈银消费和兴业消费。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营销成本高,难以启动量;好在渠道控制不容易有风险。

但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客户经理往往会认识业务员,然后介绍。这时候客户经理就成了渠道。这种直销也是“伪直销”。

比如有的产品招省级代理(也就是一级代理),省级代理可以接受二级代理,三级代理。代理商不仅可以拿自己的钱,还可以从下面代理商的业绩中拿提成。

以河南晋城小金为例,省级代理店平均每月放贷3000万,返还2.5个点,收取4、5个点的代理费,其中4个点返还给业务员,其余作为门店费用;而郑州一家二级代理,平均一个月放贷300万。不收返利费,只收代理费。

渠道模式分为保证金模式和代理/加盟模式。

轻资产战略的消费者组织自建渠道不太现实,选择与渠道中介合作开展展业。

保证金模式下,中介一般需要缴纳10-10万不等的风险保证金用于垫底。

在代理/加盟模式下,大多数金融机构选择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共同负责风险控制和催收。

“任何产品一开始都是盈利的。”一位代理商坦言,在加盟/代理模式下,后来者都是剁碎的韭菜。

以华夏新财为例,最初的5万元加盟费已经涨到了654.38+0.5万元。其业务被退的消息一出,就有代理商表示,“新缴纳的加盟费654.38+0.5万元打到水漂了”。

在没有大数据的时代,是甲方的底线。

最初,线下贷款行业没有所谓的大数据风控,贷款中介只是通过人工审核和IPC进行风控。

当时所有甲方都在“争底线”,也就是对征信的要求。产品放得好,大家都有钱赚;如果完不成任务,没人有钱拿。

据业内人士介绍,2015-2017年,深圳月均产值达2亿元;平安金科的安进易贷,在全国每个城市月均产出700多万元。

那段时间也创造了很多关于财富创造的神话。业内曾有“XX客户经理一个月放贷高达3000万”、“XX客户经理一年放贷2亿住别墅开跑车”的传说。

但是,代理人注定是站在了风险控制的对立面。

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当地中介渠道商通常以“外访费”、“手续费”等名义收取费用。“遇到一个资质不好急需用钱的客户,那你就要使劲坑。1-3个点是良心价,5-10个点不奇怪。”

2018,银保监会严查代理人违规收费现象。此后逐渐改为代理商不得收费,金融机构给予返点。

此外,中介机构帮助包装信息,骗取贷款。

一位渠道商表示,有人以做包装贷款为名,骗取客户四大项,并以国际漫游的形式进行诈骗,导致客户电话卡欠费数千元、数万元。事情发生后,让渠道自己想办法解决。

“金融机构对滞后风险的要求很高,但贷款额度定在KPI。结果各种方法内外勾结,大发横财。”一位持牌风控人士表示。

消费行业明白,坏账发生后,虽然金融机构一般要遵循责任认定原则,但消费产品链涉及贷前、风控、催收等诸多环节,往往很难确定责任。

脱媒时代,贷款中介断臂求生。

2015年P2P网贷蓬勃发展,714年高射炮泛滥。后来大数据风控应运而生。

在此期间,线下大额产品除了电芯和人工面签,还要经过线上风控系统。贷款中介常用的风控系统有蘑菇信贷。

一个代理人说,他本来是银行中介。在贷前审查中,他可以通过负债比率计算公式和确认收入公式,以及通过一个客户授予的多个信用的数量和信用查询的数量来完成前端调查。

“当时经过我们贷前筛选,客户通过率可以达到90%甚至99%。”经纪人说。

然而数据风控的诞生让这种模式不再可行。

“数据风控滞后,综合评分动辄不足。怎么查?”一位代理商向消费者投诉。

对于贷款中介来说,综合评分不足的否决是万能的,很多产品只有一个否决标签。

如今数据、催收行业面临整顿,连带债务人数量上升,行业如履薄冰。

“燕郊房价减半,300万买的,首付654.38+0万,房子跌到654.38+0.5万。”一位业务员承认,他的客户房产投资失败,无力还贷,不得不面临“被停贷”的局面。

而有些保单贷款的客户,过了期限甚至找不到人。

此前,中国邮政、湖北、山西、晋城等都采用代理模式。经过之前的风险爆发,如今,湖北小金已停止线下代理渠道,而中邮小金仅在南京和苏州开通渠道。晋商小金除了每个运营中心有一个名额外,其他地方渠道都由第三大股东宇信科技承包。

只有金诚小金还在通过代理模式大规模布局二手产品。

“金融是特殊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从事金融活动。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死罪’。”一位灰色地带的中介悲观地说。

这种情况下,线下贷款中介还有生存空间吗?

其实就在最近,一款大额借贷产品“借呗+”上线了。用户在“借+”页面申请后,需要到中邮消费金融的线下门店进行面签。借款起到纯粹的分流作用。

根据业内人士的对比,“对于大规模的线下贷款,当地人更了解情况。标准化做得好的话,比网贷更靠谱。”

或许,对于更多的贷款中介来说,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在市场上找到一个合法的位置,而不是寻找法律空白的地方,进行合理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