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霞山区及周边有哪些镇或村?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麻章区、坡头、霞山区、赤坎区:吴川市徐闻县、东海(岛)区:廉江市、雷州市濉溪县;

湛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湛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特别是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建设后。湛江市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湛江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建设粤西文化中心。

2005年,湛江市开始在中国325、207国道沿线,选择80多个文化阵地和设施、文物古迹、古民居、古村落、特色文化村、生态文明村、生态景观、旅游景点和城市文化亮点,将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亮点像珍珠一样连接起来,建设“南疆文化走廊”。在湛江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举,国内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湛江市在建设这条横跨雷州半岛的文化长廊后,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和丰富各景点的文化内涵,精心设计了“湛江文化游”。文化游以湛江市为中心,呈放射状,形成北、南、西三线。北线:从市区到吴川,南线:从市区到雷州、徐闻县,西线:从市区到濉溪、连江。三线覆盖湛江全市,将文化与旅游有效结合,促进文化经济发展。

湛江市有120多种民间艺术,盛行30多种表演艺术,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培育和再现了濉溪舞狮、吴川浮色、东海岛舞龙等一批优秀民间艺术。其中,舞狮这一传统表演艺术逐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国舞狮之乡濉溪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获得荣誉无数。2003年,应文化部邀请,该县文成舞狮团参加了当年的“中法文化年”,并以3.6米的表演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2004年,该县的徐吾舞狮团应邀参加了当年的上海国际文化节。

湛江文化遗产丰富,有“湛江舞狮”、“东海岛舞龙”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石狗”列入第一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雷州石狗、雷州姑娘歌、吴川飘色、濉溪舞狮、东海岛舞龙、廉江鹰舞等6个项目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湛江市成功举办了湛江红土文化艺术节,3000多名农民演员参加了全市90场演出,充分展示了湛江民间艺术的风采。

【注:湛江遂溪文成醒狮团受邀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表演,还有号称“东方第一”的湛江东海岛舞龙】。

雷州半岛历来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活跃之地,中原文化与雷州本土文化在这里激荡交融,丰富了雷州半岛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雷州市的谢忱、陈昌祺,吴川市的林兆堂(清代状元),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等。2004年,为激励湛江人继往开来,弘扬红土文化,湛江开展了“湛江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和“湛江市当代十大文化名人”评选活动,挖掘和保护了谢忱等名人文化,修复了谢忱故居、陈兰彬故居和林兆堂纪念馆。当地媒体开辟了“红土文化名人”专栏,介绍了孔雀屏、李、陈翔、林芬等当代文化名人,形成了良好的名人效应。

几年来,经过发掘和保护,湛江市抢救了一批文物,创造了一批文化名镇名村。雷州市被命名为粤西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川市舞阳镇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雷州市潮溪村、林东村村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榜塘村被命名为“中国最古老的村落”。徐闻县创建了“中国民间摄影基地”,雷州农民李建华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楹联艺术馆——夏兰北楹联艺术馆。

湛江的特色文化正在融入新的时代内涵,散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