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一年赚300亿。为什么把48亿卖给苏宁?

10年前,家乐福是优质资产,10亿卖掉不成问题;现在价格跌了一半,因为家乐福本身就不值钱。

根据苏宁披露的数据,家乐福虽然在2018年收入高达300亿元,但实际亏损412万元,2017年亏损更高,达到10亿元。由于连年亏损,家乐福直接亏损——净资产为-22.5亿元。所以,仅仅从账面上看,给48亿已经是天价了。

下表显示了家乐福中国的财务状况:

家乐福一直想出售中国资产。在此之前,它一直在与腾讯和永辉的财团调情。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了。毕竟永辉的门店形式和家乐福最相似,但后来永辉没有投标。估计是家乐福的售价太高了。既然腾讯和永辉都不愿意接手,家乐福也出不起价钱。

最近10年,大型商场倒闭的消息已经不是新闻了。家乐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整体经营效率在下降。2018年家乐福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5.9%,第四季度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6.2%。

对于苏宁来说,花48亿收购家乐福是“划算”的。因为按照营业收入/股权价值这个指标,家乐福只有0.2倍,是所有同行中最低的。(如下表所示)

当然,苏宁收购资不抵债的家乐福,重点是家乐福遍布全国的210大卖场,以及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等冷链,苏宁更垂涎。收购家乐福后,苏宁可以迅速从“家电卖场”转型为综合业务。

家乐福以前在内地混得如鱼得水,到处都是分店。截止2013,12年底,中国大陆共有236家家乐福超市,从业人员超过38万人!但在外资撤离的大趋势下,家乐福终究坐不住了,在巨额账面亏损的压力下被迫“卖身”。

家乐福经历了景气周期,在快速扩张之后,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和突出。苏宁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于6月23日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高达80%的股份。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后,苏宁将成为家乐福中国的最终控股股东。

2065438+2008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营收达到300亿人民币,甚至远远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在营收如此可观的情况下,家乐福为什么只出价48亿就把自己卖了?按常理来说,这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吗?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营业收入不能完全代表和概括一个公司的营业利润,但净利润的走势更为重要。

2017年,家乐福净利润为负1099万。到2018,其净利润有所好转,但仍为负!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财务数据。证明其盈利能力在逐渐下降。即使在大润发、永辉、华润万家、屈臣氏等各大连锁超市的围剿下,也没有还手的余地。

更惊人的是,截至2018,12,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负!说白了,公司资不抵债!这是一家负资产的公司,愿意出10亿已经很不错了。别人愿意出48亿,为什么不赶紧?

1.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场中不再具有优势。大润发、华润万家、全家等都有超市和便利店。线下抢占客户资源;淘宝、JD.COM和拼多多正在网上争夺世界。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传统的零售公司和商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2.成本因素大幅上升。这个时代,无论是人力、物价、房租、燃油成本都在以超常规的速度增加,超市运营的成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大幅增加。为什么很多外企逐渐撤离苏州、无锡、天津等地?成本增加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3,净资产为负,资不抵债,被迫卖身离开。我们破产了。我们能做什么?继续经营下去有可能债务会滚雪球,最终变得无法挽回。还不如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早点离开,卖个好价钱。

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的最终结果是好是坏,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个人认为,这笔交易似乎值得,可以期待。

评论员门宁:

苏宁斥资48亿元现金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实际对家乐福估值60亿元。家乐福中国,营收300亿,为什么可以48亿卖给苏宁80%?家乐福傻吗?家乐福当然不傻。家乐福虽然年收入300亿,但是不赚钱,亏损严重。家乐福中国去年亏损5.7亿,前年亏损1100万。如果它现在不卖自己,只会越赔越多。

家乐福中国主要从事超市零售,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平均每家店年收入应该是654.38+0.4亿元,月收入大概是654.38+0.2万元。零售业本身的毛利率就很低。大部分产品的毛利率在20%左右,12万元的营业额约240万元,看似很多,但超市面积大,员工多,交了房租、工资、水电费后基本消失。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商品损耗,这也要计入经营成本。盈利太难了。

并且近10年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对线下门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压缩了线下超市的成长空间。套现走人其实是明智的。

苏宁本身的主战场是线下。收购家乐福中国可以进一步完善线下布局,提升苏宁线下优势。所以家乐福中国把自己卖给苏宁是双赢。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苏宁斥资48亿元现金购买家乐福中国80%股权,实际对家乐福估值60亿元。于是家乐福“卖了自己”苏宁已经尘埃落定。事实上,被收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中国,英国的乐购也被华润万家收购。韩国两大零售巨头易买得和乐天玛特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事实上,家乐福一直想出售中国资产。在此之前,它与腾讯和永辉等财团进行了密切磋商。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了。毕竟永辉的店面形式是最大的类似家乐福的,但是后来永辉没有投标,可能是因为家乐福的售价太高。既然腾讯和永辉都不愿意接手家乐福,那家乐福就更难找到接盘者了。

表面上看,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业额近300亿元,位列连锁超市前十。但实际上,2017年家乐福在中国的净亏损是1099万,2018年是5.78亿元。如果家乐福中国继续自主经营,未来有很大概率继续亏损,然后继续关店,最终价值接近于零。到那个时候,别说48亿,就是4.8亿,也不会有人接手。

家乐福为什么在中国亏损?家乐福中国主要从事超市零售。中国有200多家店。平均每家店年收入应该是654.38+0.4亿元,月收入大概是654.38+0.2万元。但是零售业本身毛利就很薄,大部分商品毛利只有20%。看起来不错,但是超市面积大,员工多。在支付了高额的房租、员工工资、水电费后,所剩无几,经营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商品损耗,这些也会分摊到经营成本中。盈利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人选择网上购物,压缩了线下超市的增长空间。像家乐福中国,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净资产-22.5亿元),尽早套现其实是明智之举。最近10年,大型商场倒闭的消息不断传来,家乐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把自己卖给苏宁至少是个大团圆的结局。

既然家乐福连年亏损,扭亏无望,苏宁为什么还要收购这个“资不抵债”的家乐福?一方面,苏宁看中了家乐福在中国的资源。家乐福在全国拥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和24家便利店,覆盖22个省份和51个大中城市,拥有约3000万会员,是苏宁最看重的资源。

此外,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冷链,是苏宁梦寐以求的资源。收购家乐福后,苏宁从原来的“家电购买领域”跃升为综合性商业集团。

另一方面,收购家乐福股权后,苏宁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苏宁完全可以将家乐福的资源与6000家苏宁门店进行整合,加上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广的市场覆盖,收购后未来有望扭亏为盈。如果是这样的话,苏宁只用48亿打造自己的超级商业王国也是值得的。

家乐福之所以要把自己“卖”给苏宁,主要是因为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没有自行扭亏的希望。但对于苏宁来说,他感兴趣的是家乐福的全国销售网络和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这对苏宁未来的业绩发展极为有利。同时,苏宁收购家乐福后,由于其庞大的商业王国,可以进一步降低采购和配送的成本,这样如果家乐福在苏宁手中,就有可能扭亏为盈,实现正增长。

如果短时间内房价下降80%,很多人会选择弃房断供,因为这个时候房子已经变成了负资产,未还贷款已经可以买两三套同等面积的房子了。

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业额近300亿人民币,位列连锁超市前十。那么,48亿元卖掉80%的股份真的亏吗?不是这样的。

家乐福中国2018年净亏损1099万,2018年亏损5.78亿元。其实就像短时间内房价大幅下跌一样变成了负资产。家乐福中国如果继续自己经营,未来很可能会继续亏损,然后继续关店,最终价值无限接近于零。一旦那个时候来了,别说48亿,4.8亿人要不要都成问题。

近年来,实体店生意不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商场关门的新闻屡见不鲜。财智成功认为有以下原因:

1.国内房价上涨20年,场地租赁成本飙升,侵蚀了过高的利润空间;

2.为了租得起房、买得起房,员工不断要求更高的薪资,进一步推高了人力成本;

3.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国内消费者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网购,线下客户被大量分流;

4.很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商铺不断推出市场,新的商场超市也层出不穷,大型超市生存环境恶化;

5.消费升级确实在发生。高收入人群去海外旅游购物或选择海淘,低收入人群则试图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大型超市不再是购物的首选;

房价上涨不仅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零售业的冲击也很大。

被收购的不只是家乐福中国,英国乐购被华润万家收购,韩国两大零售巨头易买得和乐天玛特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至于苏宁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是否划算,还需要时间检验。

此次收购家乐福中国区控股权,将有助于完善苏宁的销售网络,充分结合苏宁“智慧零售”体系,加强与6000家苏宁门店的合作,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广的市场覆盖实现利润增长,最终实现扭亏为盈。

营业收入和公司市值不能划等号。有的企业营业收入大于公司市值,比如京东。COM 2018年营业收入4620亿人民币(约合672亿美元),但最新市值只有440亿美元。也有市值大于营业收入的公司。比如腾讯控股最新市值3.36万亿港币,而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只有312亿人民币,约为市值的1/10。

根据家乐福2018年在华业务报告,年收入约为300亿元。但是,虽然营业收入这么高,却不是很赚钱。2017年净利润只有3200万元。2018的数据还没查到,但也不能太高。

更糟糕的是,家乐福在中国的账面净资产竟然是负数,也就是俗称的资不抵债。根据苏宁公告,家乐福2018年度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作为负资产企业,卖48亿就挺好了。

一家深耕中国市场24年的跨国公司,一夜之间被迫卖身,改姓苏,也让人扼腕叹息。家乐福成立于1959,于1995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初期,家乐福没有竞争对手的冲击,所以很大程度上享受了市场红利。

2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超过100家,成为中国市场数量最多的外资零售超市和名副其实的大卖场巨头。随着国内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华润、苏宁、国美等国内零售企业的快速成长,家乐福的业绩开始下滑。

2009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销售额被大润发超越,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被沃尔玛超越2010。从2012年到2017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降幅为17.27%。

2018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国美、苏宁、大润发、华润万家、沃尔玛位列全国前5。家乐福被挤出中国10强,排名12。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降至3%。

300亿元的收入是指家乐福的年销售额是300亿元,而不是家乐福的资产或利润达到300亿元。家乐福48亿卖给苏宁,是家乐福去除不良资产的好手段。

根据家乐福在官网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在2012年至2017年的6年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份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至46.19亿欧元,减少了9.6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44亿元),降幅超过17%。其中2016最惨,家乐福在亚洲损失5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4亿元)。

家乐福中国虽然在2018年创造了300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亏损412万元;2017年亏损更高,达到10亿元。

根据家乐福集团提供的未经审计的管理会计报表,家乐福中国2018年度营业收入约为299.58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516万元。但根据苏宁公告,家乐福账面净资产为负,2018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9.27万元。所以,仅仅从账面来看,给48亿已经是很大的溢价了。

家乐福1995进入中国后,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致力于为社会各界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优质服务,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其“快乐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04年,家乐福(中国)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包括当地连锁店的不断增长,以及网上购物的冲击,家乐福每况愈下。对于家乐福来说,以48亿元出售这样的资产,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

因为它减少了损失,摆脱了负担。如果继续经营下去,不知道家乐福还要亏损多久,亏损多少。

如此高的溢价,对于苏宁来说,主要还是取决于家乐福终端的布局,给苏宁带来便利。

事实上,以这个价格出售家乐福中国并不亏,而且与其让家乐福继续亏损,勉强支撑下去,还不如把自己卖成电商,这或许是一种变相拯救家乐福中国的方式。

纵观这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家乐福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一是增速停滞。2012起,家乐福在华业绩增长停滞,当年被沃尔玛超越。随后几年,开店速度也急刹车。从2014到2015,甚至出现了很大的业绩下滑。2018年,家乐福关闭了19家不盈利的门店。

第二,持续亏损。根据家乐福财报集团提供的财报数据,2017年,家乐福中国亏损1099万元,2018年,家乐福中国亏损5.78亿元。虽然亏损在大幅收窄,但仍在亏损。

第三,家乐福的市场地位下降。目前,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第五位。数据显示,截至2019第一季度,家乐福以2.8%的市场份额排在高辛零售(大润发+欧尚)、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之后。

家乐福的没落不仅仅是因为电商,更关键的病其实是内部的。集团内部落后的思维理念、市场认知和战略转型,总是让家乐福的转型比竞争对手慢。

比如大润发2014上线飞牛网,希望赶上末班车的时候,家乐福就开始慢慢采取上线措施,一年后才上线。2014年,沃尔玛在中国已经有20家物流配送中心,而家乐福是2015年才开始行动,数量也只有几家。

所以苏宁收购家乐福是商业规律使然,即使不是苏宁,也会有其他公司。

收入是300亿,但支出也可能是300亿。而且净收入还在下降,稍有不慎就会亏损。所以苏宁接手后,应该会有调整。最大的可能是收缩,淘汰一些低效门店,然后结合自身优势,解决线上线下和最后一公里。

从目前的财报来看,花了48亿元的苏宁可能会陷入困境。在此之前,它可以通过出售阿里的股票来弥补最近的投资。现在阿里的票已经全部卖出去了,留给苏宁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另外,国美的黄光裕也快出来了,肯定会有一些竞争。不知道苏宁是否做好了弹药准备。

家乐福,还有外资企业,最近在中国都亏了。首先是他们不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比如亚马逊最后打折,才发现提高销量这么简单。所以这几年阿里的双11和京东。COM的618都成了电商饭局。

收入不等于利润。

我们选择一个参照物。永辉目前沪深市值接近980亿,沪市市盈率21.78倍,深市市盈率66.14倍。家乐福以48亿的价格出售了80%的股份,整体估值60亿。永辉市值约为16.33倍。

家乐福近几年营业收入呈下降趋势,而人工、房租等有形成本连续两年呈上升趋势,呈现亏损状态,已经无法用行业市盈率来比较其价值。这次收购的价格更多的是它现有的净值,品牌,现有的团队价值。

持续两个财年的亏损,不仅表明家乐福等拥有一站式消费体验的传统大卖场在面对电商行业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时,无法根据新环境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还会沿袭旧的经营理念,背后隐形组织架构的老化可能导致执行力下降,更多不必要的内部消费成本降低了原股东和新买家的估值。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问,为什么苏宁愿意以这个价格接手?本来家乐福更倾向于腾讯资本接手。最终由于经营状况持续亏损,最终放弃与腾讯接触,选择了估值和报价更高的苏宁。张总一直对苏宁目前的市场份额不满,但近几年苏宁的业绩也差强人意,自身组织也缺乏有效扩张的张力。只有全天接管市场,才能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并试图通过整合实体店的前店形式,摆脱过去苏宁强于电器的形象,形成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降低整体成交率,提高服务交付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