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的创始人是谁?它来自哪个国家?简介
高一那年,他和几个同学约好出去玩,骑着自行车76公里到了敦煌南湖水库。晚上,他们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床单,搭起帐篷,点上蜡烛。
然而帐篷却成了蚊子的天堂,人进不去。从此,盛发强心中有了“帐篷”这个概念。
1988期间,盛发强考上了中南工业大学测绘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经常到野外学习,但当时很少见到专业的帐篷和睡袋。
1992毕业后分配到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在兰州工作。然而,内心躁动不安的盛发强第二年选择了下海,来到了广西北海。他先在一家小印刷厂做销售,然后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小印刷公司。
与此同时,他正在寻找新的项目。1994年底,盛发强在全国专利新产品博览会上,发现了一个折叠休闲帐篷,和他从小种下的创业“火”很搭。
看到这个帐篷产品,盛发强眼睛一亮,他和这个专利的拥有者进行了交涉。对方开价20万,最后让他以5000元买下。
拿到专利后,他去江苏学了一个月怎么做这个帐篷。1995,注册北海天汇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从事帐篷设计制作。他投资65438+万元,生产帐篷65438+万顶,取名“天乐”牌。
于是,他站在烈日下,在景区摆摊。
“仁济有他自己的天性。”在盛发强的生活中,一个他至今不知道名字的“仁济”出现在他面前。这个人从北京到北海旅游,来到盛发强摆摊的景点。他看到盛发强的帐篷很有特色。他漫不经心地说:“南宁不是在办‘文化体育用品博览会’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盛发强立即带着几顶帐篷连夜赶往南宁。在博览会上,他不停地演示如何搭建帐篷,如何拆除。
最后,他的帐篷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当天就签了80多万的合同,成交65438+万元。
这次参与给了盛发强很大的信心,让他意识到全国的需求量很大,“帐篷也能撑一天。”
北上实现“探路者”
随着公司的发展,生性好动的盛发强决定将公司搬到北京。
自65438至0998在北京设立公司办事处以来,公司业务逐渐过渡到北京。6月1999 65438+10月11注册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放弃原天乐品牌,创立探路者品牌。
来北京,盛发强需要从零开始。他在象山附近租了两排破旧的平房,既是产品开发员,又是工人、搬运工、业务员。
虽然当时环境很差,但公司还是在院子里弄了两张乒乓球桌和两棵大树。喜鹊经常掉下来,被小心翼翼地放上去。
“健康快乐”,盛发强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创业激情和健康心态,成就了“探路者”:2002年,探路者开始做衣服;2003年3月6日,探路者第一家户外用品店在北京盛大开业,拉开了连锁店全国推广的序幕。2004年2月,探路者公司在北京市昌平区鸿福创业园建成占地16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生产、仓储中心。探路者走上了规模快速发展的新里程。
从1999开始,探路者每年增长50%。2006年,“探路者”占户外用品10%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