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三个“A转A”方案,第一个拆分重组上市获批。

65438+10月12日晚间,海信视讯发布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青岛新新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分拆,并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2023年以来上市公司发布的第三份“转A”方案,也是第103家抛出分拆方案的a股公司。

同一天,中国能建发布公告称,子公司益普力分拆重组获得证监会批准,这是首单分拆重组。

受访专家表示,分拆上市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还有助于子公司技术和业务的自主发展,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100多家公司发布分拆计划

21账单已成功拆分上市。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自“A拆A”规则实施三年多以来,共有102家a股公司公布了108单分拆方案。从分拆上市去向看,沪深主板、科技创新板、创业板、北交所分别有10单、20单、48单、2单入选,其余28单未披露分拆上市板块。

从上市公司分拆来看,多为电子、医药、生物等科技类企业。“这些公司都是国家高科技工业公司,他们对R&D投资所需的资源、人才和现金流有很大的需求。分拆上市可以使这类公司获得充足的R&D资金。”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了企业自身发展的融资需求,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邱义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类公司更多的分拆上市,可以很好的促进行业的发展格局。电子设备、生物医药、芯片等行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会更加激烈。分拆上市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相对独立的核心业务,提升企业竞争力,也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进展来看,21议案已成功拆分上市,10、8、3家公司分别拆分至创业板、科技创新板和沪深主板。此外,中国能建分拆上市和IPO重组获批,另有16单分拆上市已进入交易所审核阶段。

谈及首单分拆重组上市获批,邱义林表示,上市公司分拆重组上市也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拆分业务资产,有助于公司理顺业务结构,提升专业竞争力。其次,有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合理估值,完善激励机制,对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除了中国能建,恒立石化和中国焦健两家公司也启动了分拆重组上市。不过,目前恒力石化已经终止了分拆。中国焦健的分拆子公司工规院、龚毅院、二工院、南岭民爆重组上市计划正在进行中。

23单拆分计划已终止。

主要有四个原因。

65438 2023年6月6日,沃尔玛发布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乐亭电线分拆上市至创业板。2021 1 2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上海沃尔科特分拆至北京证券交易所的筹备工作。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6家公司启动了两单分拆计划。除了沃尔核材,在子公司汉祖数控、萤石网络分拆后,汉祖激光、海康威视启动了上海富创德、海康威视机器人的分拆进程。潍柴动力和CIMC正在同时推进两家子公司的分拆。大华股份在终止华创视讯分拆后,开始筹划华锐科技的分拆上市。

据记者梳理,目前已有累计23单分拆计划终止,终止原因集中在业绩下滑或控制权变更,不再符合分拆上市条件;或者存在同业竞争;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对公司未来业务战略定位的综合考虑。

邱义林表示,监管在审计中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分拆后上市公司需要满足的独立性要求,特别是对资产、业务、财务的独立性监管要求;二是合规要求,需要确保拟拆分的资产、业务和上市程序的合规性;三是关联交易的合规要求。分拆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需要合理规范,交易要公平。四是信息披露的要求。需要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尤其是财务和资产相关的信息披露。

陈力表示,分拆后子公司往往存在估值溢价,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可能面临题材炒作的问题。公司估值很可能受到市场情绪变化的影响,因此监管部门在审批上市公司分拆时,应更加关注分拆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和股权独立性。

谈及2023年分拆上市的监管趋势,陈力建议重点关注企业股权和资产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