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把员工分为A、B、c三类,什么意思?

A/B/C员工指:绩效最好的员工通常只有20 ~ 30% (A员工);中间60 ~ 70%(B类员工);表现最差的占10%(C类员工)。

A类员工一般位于公司的上层,很多公司称之为“优秀员工”。他们就像魔术师和明星,通常能起到示范作用。A类员工主要有三种类型:管理型、专家型和事务型员工。形象地说,“管理层”的员工是决策层的员工;“交易型”A属于执行型员工;最需要注意的是“专家型”A类员工,属于参谋人员。

在三类A型员工中,“专家型”A型员工无论从战略眼光、专业知识还是工作能力来看,都应该算是企业中的精英,是最难替代的,是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人才,但他们得到的待遇往往与其付出的努力不成比例,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对于一个“管理型”员工来说,他可以用自己的权力来补偿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对于“交易型”员工,他可以利用执行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来补偿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对于“专家型”员工来说,他既没有决策权(或决定权),也没有“自由裁量权”,这就决定了他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补偿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同时,他也常常在改变的过程中成为挡箭牌(甚至是受害者)。作为一个“管理”员工,他可以说这是一个“专家”员工的建议;作为“事务型”员工,他可以说我们是“照章办事”。

总之,如果企业不能抓住关键的少数——“专家”A类员工,不能从制度和观念上真正认识到“专家”的真实情况和巨大潜力,不能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留住“专家”A类员工,必然导致“专家”A类员工“稀世珍宝”的大量流失,必然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B类员工:公司中真正的“心脏和灵魂”

B类员工占公司员工数量最多,但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大多数管理者认为,A级员工通常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不需要被领导单独困扰。C类员工总是行色匆匆,需要不断的监督。所有的管理者通常会不断地鼓励和奖励A类员工,不断地批评和引导C类员工,要求他们与A类员工平起平坐。对于B型员工,管理者往往会忽略他们的存在,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C类员工:最后10%,是帮助还是排斥?

每个组织都有各种各样的员工,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得到提升。最好的是A类员工,为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b类员工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而C类员工的工作水平勉强达到要求。

有的公司定期清理一批C经理,有的公司想办法帮他们提升水平,但更多的公司不采取任何措施。后者冷漠态度的代价是很高的。代价一方面是优秀员工的离开,另一方面是利润增长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