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PE估值:PE估值背后的逻辑
PE、PB、PEG,以及营销率、市场率、未来现金流贴现模型等。,有一次让我晕头转向,一直想到深夜。看了一些投资相关的书,包括会计教材,还有一些名人的博客,还是搞不清楚大意。最近,我有所收获。自从发现大道之后,我又回归并拥抱了PE估值法,有一种从猩猩进化成人类的感觉。呵呵,这正是我今天要说的。
第一,自由现金流量模型
说到估值,离不开最本质的方法,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因为买资产就是买资产的未来净现金流入。这个模型不深入。如果不了解,可以看看斯诺鲍-斯通的文章《估值精要》。
要理解这个模型,你需要一些金融和数学基础,了解建模和推的过程。最终模型如下:
内在价值=现有自由现金+未来N年贴现自由现金流+N年后贴现永续年金。
当期+成长期+成熟期
内在价值= fcf 0/(1+r)0+fcf 1/(1+r)1+?fcfn/(1+r)^n+fcfn*(1+g)/(r-g)
这个模型已经是简化模型了,我觉得有必要先说明一下。
首先,它简化了商业周期。
模型简化了一般企业的生命周期,经历初创、成长、成熟、衰落、死亡,就像一个人一辈子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你要明白,可持续增长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很多企业很快就会死掉,所以不能用这种模式。我们不需要担心这种可持续的增长。企业经营时间越长,其成熟期的现金流贴现值越接近公式的结果。
另外,企业的发展并不是成长期过后就永久增长,可能会二次创业,成长,成熟,再成长,成熟,模式也简化了曲折。
其次,简化了企业的利润稳定性。
很明显,模型中的企业是稳定盈利的,而且是逐年越来越盈利。虽然企业不可能这样做,但因为经营中总有波折,谁又能保证利润每年都稳定增长呢?这个我们不用担心,但是要明白,能应用这种模式的企业,一定是能稳定利润的公司,比如贵州茅台。周期强的公司不适用。
最后,简化现金流。
这一点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略。所谓自由现金流,如果你只是在网上搜索,你会发现自由现金流的计算也是毛估算,甚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算法。其实这个很重要。如果一个公司不能带来自由现金流,对我们股东来说价值不大。净利润只是一个由会计规则计算出来的值。如果不能包含丰富的自由现金流,那就是一个干巴巴的数字,是空洞的,就像水中花,井里月。
明白了这一点,那些每年需要花费大量资本支出的公司,尤其是典型的总资产公司,就不能用这种模式了。
上面的解释,我认为,必须重申。
二,PE估值模型
再来说说PE估值。PE估值和未来现金流来源有什么联系?
在《估值精要》一文中,师大形象地用了一个标准的“理想集团”来做估值,利润654.38+00亿,每年90%自由现金流,可支配增长期0.654.38+00年,增长654.38+00%,折现率654.38+00%,3。
那么,在实际运用时,具体到个股,是否有必要完全计算?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未来的现金流贴现模型,其中的参数稍有变化,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比如折现率是10%和8%,比如生长期是10年,增长率是20%,和10%,可持续增长率是3%和4%。难怪有人说用贴现现金流模型计算内在价值就像用望远镜看遥远的星球。这些变量,作为普通人,是很难推导出来的。我们只能说应该学习这种思维模式,但不应该真的用计算器去计算它们。正如芒格所说,巴菲特从未用计算器做过估算。如果你真的想用计算器赚点微薄的利润,还是不要的好。
无论如何,现金流折现模型是最本质的,但就实际层面而言,我认为必须继续简化。模糊正确比准确好。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PE估值方法。
PE估值法基本上是股市中最常用、最实用、最通用的。借用《慢慢变富》一书中的话,“市盈率是对一般市场预期的直白表达,是现金流贴现模型的简化模型,与公司内在价值相关”。
在《闲置大学》一书中,公司的内在价值简化为:内在价值=净利润*市盈率。
对于利润稳定、可持续增长、现金流充裕的成熟公司,到期现金流的折现率为
FCFn*(1+g)/(R-g),用净利润代替自由现金流FCFn*(1+g),用PE代替1/(R-g),未来现金流贴现模型可以简化为PE估值模型。
各行各业PE的市盈率不一样,结合未来现金流贴现模型可以略知一二。
商业模式的优劣,经济优惠的企业,长寿的企业,利润稳定的企业,市盈率相对较高。
不同的生命周期,比如处于生机勃勃时期的企业,市盈率相对较高,等等。
另一方面,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越高,越接近其净利润,因此其内在价值更接近这个公式。显然,一家自由现金流充裕的公司内在价值越大,你就越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消费股在全球都享有高估值。
知道了这条线的密码,我也有一些从大猩猩进化到人类的感觉,一下子解开了很多迷雾。在实践中,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推动是非常美妙的!
在《闲大学》一书中,也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实际案例。贵州茅台2003年下跌10倍。想象一下在10倍买入。如果五年后市场依然给出10倍,那么公司的业绩增长率就等于你个人的收益率。一旦戴维斯双击,
历史已经证明了。
三、PE估值的实际案例
据统计,S&P 500140的收益率为6.48%。但是我们不要把它拉得太长。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是7%-12%,投资者的合理收益率应该以此为基础,所以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折现率应该以此为基础。折现率不能以个人的预期收益率来折现,否则内在价值会受到人为欲望的很大影响。
模型中的折现率R可以理解为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股票市场的长期收益率减去无风险利率就是风险溢价。这个溢价其实是属于一定范围的,并不是自以为是。如果你随意的去养,会觉得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赌乐视和ST股。
一个公司确定性越明显,盈利能力越稳定,寿命越长,公司质量越高,投资者给的风险溢价越低,可以享受的PE越高。比如a股王者贵州茅台,如果折价率7%,可持续增长3%,可以给出1/(7%-3%) = 25pe。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茅台这样的规模和市值,还能支撑到今天的PE。
但是,关于PE估值,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预期收益率。虽然茅台到期甚至能撑起25-33PE,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想买就能得到满意的回报,因为你要想到,如果你买了25PE到期的贵州茅台,你的折价率只有7%。假设市场维持这个估值,你的收益率只有茅台可持续增长率的3-4%,这和买理财产品和国债的逻辑是一样的。
最后,我还是要说说我持有的股票——东阿阿胶。虽然短期看起来很乱,但我还是看好它的长期前景。
我对阿胶成熟度的合理估值是1/(8%-4%)=25PE。阿胶需要多少年才能成熟,成熟后能赚多少利润?不要看很远,我会看不远的将来。
市值200亿,对应25PE,预计今年盈利8亿(其实是不是8亿无所谓)。
公司核心产品阿胶系列产品贡献了100%的利润,产品极具竞争力。预计未来将保持盈利能力。阿胶块、复方阿胶浆、阿胶糕是前者,因为比例比较高,导致今年利润难看。不用看太远,看三年就好。阿胶块已经恢复正常发货,另外两个产品也健康发展。利润重回20亿是大概率。
三年后利润20亿,对应25PE,市值500亿,2.5倍,折算成年化率35.7%,非常诱人。
利润从8亿增长到20亿,也就是2.5倍,年复合增长率35.7%,是一致的。个人认为,东阿阿胶现在正在二次创业,成熟的时候至少1000亿。10年能达到200亿市值吗?1000亿市值对应的利润只有40亿是完全可能的。
也就是说,长期来看,在成熟期给这个企业一个合理的PE,在成长期,买入并持有,你的收益率就接近公司净利润的增长率。
我觉得最后的简化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也解释了电影上市以来估值居高不下的一个疑点。
成长型企业,尤其是快速成长型企业,合理享受较高的PE。至于30PE,40PE甚至50PE,你要考虑成长期的长短,年复合增长率,衡量你个人的预期收益率,这只是市场的普遍预期和平衡。
PE估值背后的逻辑,在这一点上,逻辑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作为投资人,更重要的是在能力圈里深入分析公司基本面,坚守安全边际,为企业成长挣钱。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PE估值背后的逻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