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时间很短的稀有蝴蝶。
-
1.金色凤蝶
中文名:金凤蝶
拉丁学名:金斑喙凤蝶
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蝴蝶→凤蝶科→凤蝶科。
中国最稀有的蝴蝶——比大熊猫还稀有。
●国际濒危动物保护委员会:R级(最稀有级别)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一级保护物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
属于鳞翅目凤蝶科。本种是世界上最珍贵和稀有的蝴蝶,中国特有。长期以来,它被世界各地的蝴蝶专家誉为“梦中的蝴蝶”。这种蝴蝶为中国特有,珍贵稀有(野生蝴蝶数量远不及大熊猫),是唯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许多专家认为它是中国的国蝶。
形态特征:翅展81 ~ 93 mm,雌雄同体。雄性蝴蝶的身体和翅膀是翠绿色的,背景是深棕色。前翼有一条黑色的斜带,这条带内侧区域的颜色比较浓,外侧区域的颜色比较淡。外缘有两条平行的黑带。尾翼外缘有祖母绿月牙状的齿痕,月牙状的齿痕内侧有相应的金黄色齿痕。这种蝴蝶因此而得名。
雌翅不是金绿色,后翅呈五角形,有白色斑点,尾突细长。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和海南。
金凤蝶体长约30 mm,翅膀展开超过110 mm,为大型金凤蝶。它翅膀上的鳞片闪着微弱的绿光,前翅上有一个弧形的金绿色斑点。后翅中央有数个金色斑块,后缘有一月牙形金黄色斑点。后翅的尾部细长,末端有一小段是金色的。它常在林中高飞,时而停在花丛中,姿态优美,像一位艳丽、高贵、光彩照人的“贵妇”,所以人们称它为“蝴蝶皇后”。70多年前,一个外国人从中国收集了一只金斑嘴凤蝶。标本被带到国外保存。8月20日,1984,中国东方标本公司采集队的同志上山采集数年,终于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捕获一只雄性台湾凤蝶。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同志在整理过去采集的昆虫标本时,发现了一只几年前采集的雌性台湾凤蝶标本。消息传出后,国内从事蝴蝶研究50多年的李传龙教授特地从北京赶到福建。仔细观察后,他兴奋地说,“金凤蝶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昆虫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1961年,中国邮电部准备发行一套20种中国蝴蝶的邮票。根据蝴蝶专家的意见,其中一定有一枚金点蝴蝶邮票。但这种蝴蝶标本国内一时找不到,图案设计师只好依靠国外的材料。当时,在英国伦敦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标本收藏室里,讲解员自豪地介绍道,“这只美丽而珍贵的蝴蝶。
据悉,所罗门群岛上的一只蝴蝶标本曾在巴黎拍卖会上以每只65438美元+0.800英镑的价格创下最高价的世界纪录,但一名香港商人愿意出2万美元买下这对金凤蝶。因为某些原因,后来没有卖出去,但是可以看出,金凤蝶的价值真的是“一只身价百万的蝴蝶”!
-
2.中文名:凤蝶
别名:双尖凤蝶、双尖凤蝶、云南凤蝶、双尖凤蝶。
拉丁学名:布塔尼蒂斯·曼斯菲尔德一世(莱利,1939)
家族:蝴蝶科
属:金凤蝶。
现状:世界上最稀有的蝴蝶昆虫之一。
地理分布:四川和云南,中国特有种,稀有蝴蝶之一。
该物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或华盛顿公约保护级别:ⅱ级。
保护等级: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受威胁的世界凤蝶被评定为R级(少数个体)。
形态特征
翼展65 ~ 77毫米,翼展暗褐色,前翅上半部有6条黄色或黄白色斜横带,从基数1和2至后缘,4和5在中间合并至后缘。从前缘到后缘的次外缘区域有1,使得黄白色和黑色背景的比例几乎相等。尾翼上的黄色条纹比较分散,子单元区有1。外缘钝,齿状;尾状突2个,老年人末端呈锤状扩张;臀角有1个拇指状突起。除了清晰的叶脉和脉间以外,翅膀的背面与正面相似。
生物习性
生物:一年有1代,大多数成虫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气候温和,冬季干燥晴朗,夏季湿润的高山和峡谷林地。
-
3.三尖凤蝶
拉丁学名:Bhutanitis thaidina
别名:中华凤蝶、三角凤蝶、三角凤蝶。
家族:蝴蝶科
属:金凤蝶。
地理分布: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省,为中国特有种,属于珍稀蝴蝶之一。
寄主:马兜铃科牟平马兜铃。
现状:世界上非常稀有的蝴蝶昆虫之一,是中国的特产,濒危珍稀蝴蝶。
该物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或华盛顿公约保护级别:ⅱ级。
保护等级: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受威胁的凤蝶世界被评为R级(个体数量很少)。
生活习惯
凤蝶是高山物种,仅分布于云南省东川市和巧家。成虫每年5月出现,喜欢在树梢来回飞翔,互相追逐。雌蝶在寄主马兜铃的叶背上产卵,卵排列整齐,一次产卵30粒左右。
生物:一年1代,5月出现成虫,生活在海拔2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
形态特征
翅展开86 ~ 92毫米。体黑色,腹面有白色绒毛。翅膀是黑色的。前翼有8条横带,从基数1,2,4,8到后缘,第六和第七条横带在中间向后缘汇合,但第七条横带上部不太明显。尾翼上部有3 ~ 4条斜横带,靠近基数65438+。红斑下有3个蓝色斑点,外缘有4 ~ 5个斑点,部分呈弯月形;有3个尾状突起。翅膀反面的叶脉和脉络非常清晰,其他和正面差不多。
特征
这个物种和Bh很像。mansfieldi,但不同的是,这个物种的前翅上部有8条水平带,后翅有7条水平带。凤蝶有两个尾状突和1个指突。
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濒危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贪婪的梦想收集贸易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种物种世界罕见,所以被列为保护物种。建议将其栖息地建成自然保护区,严禁随意捕捉采集。开展生态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研究。
-
4.中文名:中国虎蝶
拉丁学名:中华虎凤蝶(水蛭,1893)
属:凤蝶科凤蝶科凤蝶科卢氏凤蝶科(Cruger,1878)
得名原因:翅膀原色为黄色,前翼外缘有一条宽的黑带,翼面有许多短黑线,状如虎皮,故名。尾翼外缘呈波浪形,尾突短,外侧黑带镶嵌半月板黄斑,黑带中间镶嵌蓝点,最内侧一排半月板红斑。
分布: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江苏、浙江等省。这是中国特有的。
相关:近年来,在陕西秦岭和太白山发现了李氏亚种和太白山李氏亚种(L. ch.lee Chou = L. Huashan en Lee),这两个亚种都是中国的珍稀特有物种。
濒危原因及保护
濒危原因:本种分布仅限于我国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城市化和大规模农业极大地破坏了这一物种的栖息地和生活条件,多年来贪婪梦想的采集和捕捉给其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危机。
现状:凤蝶是中国陕西省华山一种著名的珍贵蝴蝶。其中华山亚种非常稀有,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将中华凤蝶列为K(“危险”未知)。中华凤蝶是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的会徽。
本种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外观特征
初春的三月,在祖国的长江南岸,你可以看到一只中等大小的蝴蝶,色彩鲜艳,翅面有黄色条纹,黑色条纹上有虎状斑点,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国内珍稀蝴蝶——中华虎蝶。因为它出现在刺的前后,有人称它为刺蝶。
凤蝶雄蝶体长15-17mm,平均16.2mm,翼展58-64mm,平均60.8mm;雌蝶体长17-20mm,平均18.6mm,翅膀展开59-65mm,平均62.2 mm,翅膀呈黄色,翅膀间有黑色横条纹(黑带),形似虎斑,又称条纹蝴蝶。除了翅膀,它整体是黑色的,密密麻麻布满黑色鳞片和细长的鳞片。它位于每个腹部的后侧。
中华凤蝶前翅基部和后翅内缘密布淡黄色鳞片。前翼的基部、前翼的外缘和三条在它们之间倾斜运行的水平带是黑色的,两条短的黑色带在它们之间交替,终止于中室的后缘。前翼外缘弯曲,外缘有一排黄点,靠近翼尖的第一个黄点排列整齐,后部有七个黄点,没有错位。尾翼外缘呈波浪状,黑白相间。在臀角也有1个同样颜色的臀眼斑。青色斑点外侧还有4个黄色半月形斑点。次外缘有5个显影红点,从内缘开始,到M1脉冲结束。次外缘的黑点很小。中间腔室的黑带分为两段。尾状突较短,长度约为后翅的15%。
前后翼背面的斑纹与正面基本相似,只是前翼外缘的1-5黄点是暗橙色的。前翅外侧有1橙色条带,终止于Cu1脉,内侧有1浅黄色条带。尾翼外缘的半月形斑点略大,呈橙色。它在亚外缘的红点之前。
雌蝶和雄蝶的条纹是一样的,但雌蝶的黄色往往略深。
竖蛋,顶部光滑,底部平坦,呈馒头状。卵的直径为0.969-1.00毫米,高度为0.721- 0.803毫米,初孵时为淡绿色,有珍珠光泽,孵化前变为深褐色。卵集中成块,在寄主植物的叶子背面产生。
幼虫头部坚硬,黑褐色,1 ~ 3岁时有光泽。成熟幼虫颜色暗淡,密被黑色刚毛。单眼6只,深黑明亮,呈半圆形排列。颅缝浅褐色,胸腹部暗紫色,体表有6排刚毛,即:2排轴下线-瓣上线;2排阀门下行丛;有2排基线毛簇,其中瓣膜的下排毛簇附着在略呈半球形的疣突上。每个节的刚毛簇深色有光泽,中间常有1 ~ 2根白色长刚毛。阀门呈椭圆形,暗黑色。
蛹短而粗糙,有金属光泽。长15 ~ 16.5毫米,宽7.5~8.3毫米。初蛹头部和胸部外观湿润,除翼芽为淡绿色外,其余为淡黄色。后来随着蛹的干燥,颜色逐渐变深,呈红褐色,最后整个蛹呈褐色,质地坚硬。蛹的背面。中胸宽而鼓;后胸狭窄,后胸后部有细丝环绕;胸部中央有一条蜕膜线。腹部有10个节点,1 ~ 3个节点由窄到宽,第4、5个节点可以上下移动。每节有5个长方形的褐色凹块,中间最宽,第一节中央凹块两侧各有一对乳白色斑点。蛹腹面:头部呈长方形;复眼呈半圆形,位于前方两侧,靠近天线基部;上唇呈弧形,中心突出。腹部末端强烈地向腹面弯曲,与体轴成直角。
生活习惯
成虫每年3-4月出现,一年一代。交配后,雌性在腹部下产生褐色扁平的衍生物,寄生的昆虫植物是细辛。当它们受到惊吓时,幼虫会从前胸中央翻出红色腺体。这种兼具凤蝶科和凤蝶科两个科的特征的蝴蝶很少见。成虫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和有一定湿度的森林沟渠旁活动。
寄主:幼虫吃马兜铃科的杜衡和细辛。
生物学: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夏季越冬,多在树枝或树皮上、枯枝落叶下、岩石缝隙中。成虫出现在3月和4月,在潮湿的森林中飞行。卵最初出现在3月中旬,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开花。幼虫活动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5月上旬开始陆续化蛹。每只雌性蝴蝶。
-
5.台湾凤蝶
拉丁学名:Agehana maraho(Shiraki et Sonan)
英文名:Brood-tail Fwallowtail Butterfly
别名:八百蝶、梦蝶、凤蝶。
分类:动物群-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门-六足目-昆虫纲昆虫纲-翼翅目-鳞翅目-鳞翅目-跳虫目-凤蝶目-凤蝶目-凤蝶目-凤蝶目-阿哥哈娜-凤蝶目。
形容
台湾省特产的大蝴蝶,翼展90 ~ 120 mm,与中国大陆产的台湾凤蝶非常接近。前翅底色为黑色略呈褐色,后翅靠近中膛处有大片白色花纹,外缘有一排红月形花纹。雌蝶比雄蝶略大,这是其他台湾凤蝶所独有的,因为它有特别宽的尾状突起和两条翼脉贯穿其中。
相似之处如下:都有宽大的尾状突起和两条尾脉。
区别如下:中腔和后翅附近为白色,外腔、臀角和尾突上的红斑为圆形。雌蝶的翼面又宽又圆。
发现
铃木·易立于1932被发现于宜兰的鄂博石河滩,日据时期在宜兰农林学校工作,是有名的蝴蝶迷。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捕捉到了世界上第1只蝴蝶,并被其极宽的尾突深深吸引。
铃木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台北帝国大学的苏慕德一教授,苏慕德立即和助手前往宜兰捕捉第二只台湾凤蝶。因为差旅费高达800日元,她被日本人戏称为“800蝴蝶”。他在出版《台湾凤蝶》的时候,给它起了一个绰号叫“maraho”,和泰雅族人“首领”的意思一样,意思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
苏木甚至将台湾凤蝶列入自然古迹名录,这也是台湾省出产的蝴蝶首次出现在自然古迹名录中。1936年,台湾凤蝶和中国的台湾凤蝶由原来的凤蝶属晋升为一个新属,即台湾凤蝶。
生态位置
本种为台湾省特产,极为稀有。成虫常把翅膀放平,飞得慢,常滑翔。幼虫寄主在檫树上。在乌来和台东都有记载。本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中国有“国蝶”的美誉。
保护
台湾凤蝶喜欢出没在海拔1000到2000米的山区。早期这些地方人迹罕至,人迹罕至。再加上它的发生期仅限于每年的5月至8月,所以当时的采集记录非常稀少,所以被称为“梦蝶”。但因为名气大,一对美凤蝶往往卖到几万元,这是金钱驱动的。
被分发
台湾省。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喜欢在向阳的塌陷区活动,把卵产在塌陷区的先锋树种檫树上。因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论点,认为去年921地震造成的滑坡区适合檫树生长,对于濒临灭绝的凤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