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为什么是高风险行业?
第一,在银行、担保机构、借款人三方经营模式中,担保机构处于最不利的法律地位。在三者的关系中,如果借款人违约,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和借款人的法律地位是一样的。同时,由于担保机构强大的担保功能和较强的现金支付能力,往往成为银行的首要回收对象。然而,借款人往往依赖有担保的信用增级,他们偿还合同的意愿下降。担保机构直接面对赔付风险,回旋余地不大。这是十几年形成的固有格局,至今仍无实质性突破。如果赔付发生到一定规模,所收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担保机构就会因为流动性不足而失去担保能力。
第二,担保机构的客户一般属于二级客户群体。担保机构增信的借款人大多不具备银行直接授信的条件。无论是经营的基本面问题,还是抵押物不足,只要不符合银行的要求,都是风险点。大量实例证明,正是这些风险点最终形成了导致担保机构代偿的主要因素,银行将信用风险转移给担保机构。也正因为如此,担保机构在银行风险屏障中的作用才能得以体现。
第三,担保机构的主要客户是中小企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3年。成长性和寿命短是中小企业的两大特点。只有少数成长起来,大部分半途而废。有长期患病最终慢慢死去的,也有猝死的。生老病死是常态。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和转型期,各种原因导致的中小企业破产现象比比皆是。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是制约其成长并导致自我毁灭的内在因素。中小企业极不稳定的生存状态,使得担保机构在风险管控方面不够主动。
四是在现行制度安排下,担保机构未能建立稳定有效的盈利模式,收益不能完全覆盖风险。政府发展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目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政策扶持倾向和普惠性。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解决融资难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融资成本的增加,因此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而担保机构很难用现有的担保费提取足够的风险准备金,这是一个长期的困境。同时,在现有监管框架下,担保机构业务模式过于单一,通过业务创新获取高收益的空间极其有限。在实践中,一些大型担保机构通过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整合各种资源,丰富和完善业务手段、产品和服务,可以获得较高的综合收益。但是,国有担保机构通过这种以组织创新推动模式创新的方式,会受到各种政策条件的制约和限制。
5.专业担保的高杠杆性是造成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专业融资担保功能价值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资本放大,俗称杠杆效应。任何杠杆效应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成倍增加了或有风险。杠杆越大,风险越大,类似于前期股票配置的情况。大盘向上会赚大钱,大盘可能会被迫平仓,这是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外延性和传导性,会从担保机构本身蔓延到与之合作的银行机构。因此,项目的个体风险可以适度承受,系统性风险必须坚决遏制。
六、担保机构自身不适应行业运行规则的客观要求。以上五点是所有融资性担保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任何经营担保机构都会遇到风险,都有潜在风险。防范、分散和化解风险始终是贯穿担保机构活动的主线。因此,实践中风险管理效果的差异完全取决于担保机构本身。有几个影响因素:
1.能否充分认识和敬畏经济规律,关系到能否正确把握大方向、大趋势。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是所有经营者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天道不可违。
2.能否始终如一地尊重合同和规则,关系到能否深刻理解信用担保的本质和精髓,关系到能否秉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原则,关系到能否得到合作伙伴和客户的认可和尊重。
3.顶层设计能否科学进行,防控系统风险?具体工作是:能否有效避免行政干预,坚持市场导向;能保证小分散和结构优化吗?能否把握好担保的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平衡?能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的预案和应急机制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4.能否根据新的环境形势要求,重新审视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以“保障+”思维为导向,实现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创新?新常态下,全天下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仅仅提供单一的融资担保服务,并不能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需求,难以获得等同于承担风险的收益。这种积累很难支撑其稳健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合伙制的金融服务是未来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必然选择。汉华金融控股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成为行业的典范。
5.能否建立一个符合市场要求的高效组织体系和平台?这关系到能否建立科学的制度规则、决策程序和激励约束机制,关系到资金、人才、规则能否有机统一。打一场现代战争,我们必须使用现代武器。解决市场问题,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你能建立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吗?不仅是担保,其他行业也是。要完成一件事,钱和人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有时候连钱都不是问题,只要有人就够了。只要找对了人,就有技术,有项目,有资金,还有创新和执行力,组织就会充满活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公司的财富。关键是如何找到宝藏并保管好它。再华丽的企业文化,再响亮的口号,如果不能落地,也只能是墙上给人看的装饰品,毫无用处。只有了解人的真实需求,不断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才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能不能留住人,能不能引进人,取决于两点:你现在过得舒服,未来值得期待。敬业从来不是被强迫的,也不是被忽悠的,而是必须在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机制下自发产生的,即使是华为、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只有种梧桐树,才能吸引凤凰。一个专业的团队必须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共同的价值观来维护和团结。
?担保机构的稳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市场化、科学化的组织体系和专业化、职业化的团队。只有人才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