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和解了
2月25日,蔚来与合肥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这份协议的签署,不仅让蔚来汽车在成立五年后重回合福,也让被媒体称为“2019年度最差人物”的李斌终于松了一口气。
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在其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2月25日上午,合肥市2020年重大工业项目签约仪式暨江淮蔚来EC6量产项目启动仪式在合肥江淮蔚来工厂举行。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等8个项目在云端签约,总投资6543.8+002亿元。
其中,重点是:“根据本协议,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包括:在合肥设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R&D、销售、生产基地,建立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该项目计划融资超过100亿元。蔚来中国将用五年时间打造千亿产值龙头企业,加快合肥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引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从这一段不难发现,虽然协议中“大方”地公布了具体的融资金额和项目选址,但对于具体的融资渠道却只字未提。对于超百亿投资的具体规划和方向,蔚来汽车CEO李斌给出了一个相当官方的说法——“这是一个框架协议,仍需以最终协议为准。最终协议计划在两个月内完成,具体项目细节仍在协商中。”
01
为了生存翻来覆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所谓的“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了。早在2019年5月28日,蔚来汽车就曾公开宣布,蔚来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根据当时的协议,蔚来欲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新实体“蔚来中国”,并向蔚来中国注入具体业务和资产。亦庄国投通过其关联实体或联合第三方对蔚来中国投资6543.8+000亿元,以取得蔚来中国非控股股东权益。
此外,从去年开始,蔚来也接触了多个地方政府,帮助他们建厂,但结果并不乐观。尽管李斌表示“在江淮蔚来工厂的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之前,没有必要建设新工厂”,但不难看出蔚来当时的处境很尴尬。
时至今日,距离蔚来汽车与亦庄国投签署框架协议已近一年,但双方的合作项目却一直杳无音信。虽然此前有媒体从亦庄国投内部人士处获悉,亦庄国投与蔚来的合作“没有进展”,但还是决定不投。但在这方面,李斌的说法仍然是“老一套”:“从框架协议到最终协议,中间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些框架协议项目推进比较快,有些会推进比较慢。关于与亦庄SDIC的合作,以最终协议为准。”
近两年来,蔚来似乎步入了融资难、盈利难、建厂难的惨淡境地,而来自竞争对手特斯拉的压力,让这支成立仅5年的造车新军“优等生”,备受折磨,开始四处“求生”。
目前,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似乎给这支在车市风雨中“瑟瑟发抖”的造车新生力量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然,随着这份协议的签署,在与亦庄SDIC合作项目中搁浅的“成立新实体‘蔚来中国’,并向‘蔚来中国’注入特定业务和资产”的计划,也可能在合肥市政府的帮助下尽快实施。
02
敲定合肥
你为什么选择合肥?这可能是李斌在过去两天里回答次数最多的问题。从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蔚来的未来之所以会交给合肥,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蔚来和江淮的结合,蔚来在合肥打下了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一直以来,蔚来的供应链、量产车生产、物流等相关工作也都在合肥进行,因此无论是从产业布局还是长远发展来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都将有利于公司整体经营效益的提升和稳定发展。
第二,合肥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近年来,合肥GDP增速位居中部省会城市前三,重要的助推力是当地政府对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因此,选择将项目落地合肥,不仅将有效推动蔚来的发展,也将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车的集群化发展,带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选择其他地方落户,会涉及相关产业的落地,会被要求建设新的制造工厂。李斌此前曾明确表示,在江淮蔚来工厂的产能得到充分利用之前,建设新工厂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选择与合肥合作是蔚来汽车“最合理的选择”。对双方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据悉,在25日的签约仪式上,还发布了一组数据:蔚来中国预计2020年收入6543.8+048亿元(三款上市),2024年6543.8+020亿元(六至八款上市),2020年至2025年总收入4200亿元,总税收78亿元。
从蔚来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压力,但在合肥市政府的帮助下,实现这个目标可能不会太难。当然,对于目前的李斌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未来能卖出多少辆车,而是他现在能不能“活下去”。现在找到合肥这个大靠山,我们看好,希望他也可以。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