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整理相关理论,探讨大企业的组织架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变。

01背景

由于客户需求的变化和增加、互联网的冲击以及企业间的高度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制定清晰的企业战略,并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和优化来实现目标战略。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仍然是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企业的因素,对组织结构进行修补,没有完整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组织设计和优化。基于企业的存在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对业务价值链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系统地解释组织目标是如何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分工来实现和达成的。

为什么要设计和改变组织结构?

因为新创公司的规模和结构并不复杂,基本不需要在设计上花费太多精力。相反,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改变组织结构,无非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交叉产生的矛盾,激发不满和碰撞。

第一,外部因素:

1.客户: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越来越成熟,进而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就要研究这些客户变化,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2.资源供应商:没有企业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的运营离不开资金资源、原材料、人力资源、信息等基本资源要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在资源供应商的有效协助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风险投资家、银行、供应商等资源供应商的组织和政策的变化会导致企业的组织调整,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资源供应商的企业。

3.竞争对手:行业创立之日,意味着必须面对竞争。竞争环境的变化、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调整、竞争行为都可能引起企业的关注。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很可能通过组织变革来迎接挑战;

4.技术发展:科学进步导致产品升级,技术创新导致产业结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做出相应的组织调整。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企业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

5.利益相关者: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出台的一些新规定、新政策,会直接导致企业的组织调整。

第二,内部因素

1.战略需求:战略决定结构。企业的战略调整和新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

2.成长需求: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创立后,由于外部和自身原因,必然要争取成长和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化过程,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匹配;

3.管理模式的转变:如果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人事变动和企业股权结构变化引起的管理模式的变化必然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4.员工素质与组织文化:企业员工结构的变化:员工素质和观念的变化,如学历、经历、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和价值观的变化;人员数量和规模的增减将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03组织结构的定义

组织结构的定义: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在一个组织内的各个组成部分或部分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形式。它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对各个部门、岗位、人员及其责权利,以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进行有机安排和组合的总称。涉及到组织层级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等等。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机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组织结构是一种思维框架,帮助组织系统将庞大的任务和目标分解为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可以完成的任务和职责。

组织结构的核心问题:

分工:对任务进行细分,形成二级任务和目标,分配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人去执行;通过分工进行工作组合和整合,交付客户产品和服务;

整合:确保企业中不同的部门、级别和职位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最优的组织结构,适合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任务。任何改变都会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后果,就像我们玩的“打鼹鼠”这个游戏,需要平衡。

在选择哪种模式设计组织结构时,优先考虑的是业务模式与组织结构的匹配,组织模式也是基于组织的预期行为模式。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都是混合型组织,很少使用单一模式进行组织设计和调整。

组织结构不同于组织法律结构,法律结构是考虑公司资产或股东权益而设计的;组织架构首先看汇报结构关系(汇报线),通过业务汇报线、绩效考核线、关键岗位任免机制实现组织控制。

04组织结构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横向关系来源于通过业务价值链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