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一季度车企平均降幅同比超过40%。为什么BBA表现出强烈的抵抗?
在疫情影响下,一季度车市平均同比跌幅超过40%,不少车企甚至比这还要惨。但也有一些以大众、丰田为首的合资品牌和以奔驰、宝马、奥迪为首的头部豪华品牌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
尤其是后者。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奔驰集团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3.9万辆,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1.64万辆。奥迪一季度在华销量为11.3万辆。三者同比降幅均控制在20%左右。相对于大盘40%的跌幅,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不仅仅是BBA,整个奢侈品市场在疫情中的抗风险能力都明显优于普通品牌。数据显示,随着3月份车市回暖,豪华品牌增速比乘用车高出20%,触底反弹趋势更加明显。
一季度豪华车销量同比下降23.5%,主流合资品牌同比下降38.6%,自主品牌下降47.5%。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40.8%。豪华车市场的表现优于大盘。
一个问题值得所有汽车人反思:为什么豪华品牌在疫情面前能表现出强大的抵抗力?
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从客观条件来看,各种表面原因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首先,从人口基数来看,奢侈品牌的市场规模和消费基数远小于大众消费市场。以2019的数据为例,乘用车总销量为2576.9万辆,豪华车市场量约为300万辆,约占11%。这使得体量相对较小的市场在面对疫情时,震荡的空间较小。这个逻辑和从零涨到100和从80涨到100是一样的,提升的空间完全不同。显然,市场基数小的豪华车市场受影响较小。
其次,在此基础上,受疫情影响的不同行业也会给车市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以美团研究院大数据为例,其2月份3.5万份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69.3%的餐饮商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生意损失非常大;25.8%的餐饮商户表示亏损较大;只有4.9%的餐饮商户认为损失较小或基本没有影响。
同样,高度依赖人口流动的服务业和旅游业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员工恰好是大众车型的主要购买力。而消费主力稳定性更高的奢侈品市场受影响相对较小。
此外,也不排除厂商偏好刺激消费者的一些投机心理。例如,在疫情期间,奥迪推出了专门针对医护人员的“白衣天使”计划,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提供优惠购车政策和覆盖所有车型的车辆。优惠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的购车计划提前。而大众品牌原本的盈利范围并没有豪华品牌那么宽裕,给消费者的盈利空间也相对有限,导致他们在处理风险时不够灵活。
根本原因:消费升级的市场趋势及有效应对策略
以上原因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应该从行业和企业去找。
从大的市场来看,汽车新四化带动的产业升级,使汽车进入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对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车型的需求越来越高。豪华车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然崛起。
在这个前提下,会考验车企自身的战略战术,包括产品推广策略、营销措施、复工措施等。疫情期间,无论是应对措施还是基础设施的后续能力,豪华车企的反应速度都是最快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产品介绍方面,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宝马连续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如i3、i8、5系、X5等。,产品都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其实如果再往前追溯,奢侈品牌年轻化的产品趋势从2016年就开始出现了。产品线不断被拉低,宝马1系,奥迪Q2L都在向年轻人靠拢。这使得不断膨胀的年轻人口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释放更大的累积势能。
在品牌服务方面,奥迪推出了各种上门服务政策。7*24小时在线服务/道路救援;服务产品包延长3个月;原厂延保服务延期;会员卡延期服务。这需要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和专业服务人员的素质来完成。
在营销措施上,疫情期间,宝马在宝马天猫/京东官方旗舰店,每天都举行专场直播。COM,由学长主持?“宝马产品精英”讲解各类优质宝马车型,与网友互动;此外,宝马中国官网、宝马官方商城、宝马中国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宝马客户服务中心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将陆续上线宝马实车互动平台小程序功能。
对工业体系的掌控能力也更强。早在2月10,大家还笼罩在疫情的恐惧中的时候,奔驰就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复工了,联系了很多人来推动这件事情。自2月17日奥迪在长春工厂复工后,其他工厂也陆续复工。对于很多普通品牌来说更糟糕的是,直到3月中旬才复工,产能的差距直接拉开了销量的差距。
能保证市场在困难情况下有序进行的,是车企的统筹协调能力。笔者从一位奥迪长春工厂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他们复工后的日常检查工作也很复杂,从吃饭、进厂、上厕所、回宿舍的每个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流程。
以BBA为首的奢侈品牌可以在这一轮疫情中表现出强大的抵抗力。客观来说,有市场环境辅助的幸运成分。但更重要的是,车企自身的系统能力为其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阻力。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