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零部件厂商复工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终于可以重新运转了。
这就是几乎所有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都依赖的“大后方”——中国湖北的停产给全球汽车产业链带来的“蝴蝶效应”。湖北零部件制造产业集团的急刹车,让德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的汽车企业陷入停顿。
全球汽车的“骨架基础”
按照国家编制的零部件目录数量,汽车零部件总成共有74种,其中每个总成的零部件数量少则十几个,多则上千个。如果把螺栓、螺母、垫片等可互换、通用的标准件算在一起,一辆普通家用车就装载了2万个左右不可拆卸的独立零件。
2万个零件被框成一个汽车基础的“骨架结构”,而这些“骨架”每一个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级供应商进行配套生产。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超过65438+万家,跨国投资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65438+万家。截至去年65438+2月末,湖北省注册的零部件集成和零部件生产企业6025家。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在全国103个汽车零部件开发区中,湖北省以13个开发区排在安徽省(15)之后,位列第二。襄阳以4个开发区居湖北省首位,黄冈3个,十堰、武汉2个,石首、黄石分别为1。
除国家级开发区外,湖北还有武汉东湖汽车工业园、金港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洪山汽车零部件工业园、荆州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孝感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工业园区。
湖北省汽车工业协会透露,湖北省现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1300多家,包括博世、德尔福、法雷奥、伟巴斯特、霍尼韦尔、格特拉克、ZF、电装等海外知名汽车零部件巨头,均已在湖北布局多年。
其他本地零部件制造商,包括大冶汉龙发动机、三环集团、上海纳铁服、盛骏电子、湖北七星、TPV显示器和福耀玻璃,也在湖北扎根。
其中,创立于1923的法国零部件巨头法雷奥是最早进入湖北的领军企业,也是湖北首批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65438-0994年,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以合资企业的形式落地荆州,成为法雷奥在中国的第一批工厂。2004年,法雷奥在武汉建立了第一个研发汽车照明的技术中心。随后,法雷奥在湖北布局了包括空调、汽车照明、动力总成热系统、车灯业务技术中心等业务板块。5438年6月+去年10月,法雷奥中国R&D中心落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前,法雷奥在湖北省拥有四个工厂和一个研发中心,员工总数超过1900人。法雷奥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位于湖北荆州的两家工厂于2月21日正式复工。提前复工是政府特批的,负责救护和相关防疫生产。荆州两家工厂复工率超过90%。武汉的两个工厂已经在3月中旬逐步复产复工,现在处于产量爬坡阶段。”
深耕汽车驱动领域的美国零部件公司博格华纳位于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的工厂于3月中旬正式复工,目前正朝着全面复工的状态迈进。博格华纳武汉工厂总经理佘涛在接受《楚天都市报》采访时说:“工厂现在主要根据客户订单的优先级进行生产它是小批量进行的。"
博世中国公关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生产转向系统的武汉博世华宇已经基本复工。但是每个工厂的产能都不一样。总的来说,供应链不是问题。现在主要是汽车市场的需求端。”
零部件企业优先恢复生产,全球产业链趋于稳定。
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核心之地,湖北零部件企业的重启尤为感人。
在3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新提出支持湖北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先复产。
新介绍,湖北是中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基地。疫情防控期间,大众、宝马、现代汽车等一些跨国公司指出,由于部分零部件在湖北生产,企业库存不足,如果不能及时恢复生产,企业将面临停工停产的困境。
湖北还有一些中国汽车企业的配套厂家,其中国内400多家供应商中有广汽集团156零部件企业。
针对这种情况,工信部一方面组织湖北主管部门与企业启动应急备货供应,解决部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韩国现代为例,其国内线束生产配套企业分别位于湖北和山东,现代因线束供应问题停产。
于是,工信部与相关企业协商,迅速复工复产,优先解决这些企业的“堵点”和问题。目前,韩国现代生产经营秩序已经恢复正常。
“从目前来看,湖北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有序复产。中国汽车行业复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郭斌说。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超过600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在华子公司出口占40%。更有数据显示,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都与中国制造密切相关。
就在支持湖北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先复产新闻发布会召开前一周,满载着9200个汽车座架和9520个背架的41074次列车全速驶离武汉,目的地是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零部件装卸基地。
这是武汉因疫情实施交通管制以来,首趟带汽配和希望的列车。
普华永道中国在03年2月13日发布的《汽车行业应对疫情挑战的四项措施》报告中指出,“全球十大供应商中,约40%的生产工厂和R&D中心都在重灾区。由于汽车行业的高度整合和相互依赖,短期内更换供应商的可能性较低,已经阻碍了重点疫区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
德勤管理咨询战略与运营团队合伙人李冯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疫情对行业的长期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零部件企业的经营风险,二是‘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供应链替代和松动风险。”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认为,“疫情不会改变湖北作为全国重要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地位。湖北零部件产业形成了集群优势。复产后,鉴于湖北重要的工业地位和交通中心地位,备件供应的经济技术条件没有改变。”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