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国内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告诉他们买哪些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1999年,中国成立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共接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在过去的10年中,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了政策性不良资产的收购,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和上市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本文主要通过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阐述,分析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国有银行重组中的重要作用。2010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年限为10,2010年到期。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正在等待审批。国鑫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无疑将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国鑫资产管理公司将更加关注政策性国有资产的处置,而原有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将趋于商业化。

关键词资产管理不良贷款

21世纪,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普遍提高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风险。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金融危机,特别是65438年至0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中国政府和金融界以极大的警示。中国政府审时度势,于1999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他们的职责是接收、管理和处置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金融资产,任务是“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国有企业改革”。

首先,中国银行不良资产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金融和币值是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改革的关键。入世前,国有企业的高负债和银行的不良资产是银行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隐患,也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危害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企高负债、银行贷款回收难的恶心循环,难以实现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的目标,也制约了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债权债务规范化硬约束机制的建立。中资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复杂,宏观经济环境是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过重,不仅使银行承担潜在风险,也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为企业负债累累,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甚至活在银行里。企业债务滚滚而来,相当一部分企业面对高额债务没有还款热情;有的企业以改制为契机,以分立、合资、重组的方式成立新公司,以承包、租赁的名义停办银行。

债务,破产的形式,“债台高筑,舢舨逃命”;有的企业先拆分,后破产。他们破产的时候没有通知银行,破产前就转移了资产,让银行的债务悬着。

2.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资产质量很重要,大量不良资产恶化银行经营状况;资本逐年减少,银行实力减弱,商业化改革受到很大影响,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良资产问题让银行不堪重负。一些银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采用还贷还息的方式,虽然可以暂时掩盖矛盾,但是增加了不良资产,日积月累,变成了一个令人厌恶的循环。

3.银行信用等级降低,形象恶化,资信受到严重影响。由于银行不良资产质量差,国际化程度低,国际声誉也受到了影响。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几大商业银行的国际声誉,银行实力和形象恶化。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银行评级机构在中国这两个问题上大做文章,导致我们的信用评级偏低,尤其是在加入WTO前夕。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有很强的竞争力,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此外,不良资产的产生隐藏了银行体系的资产流动和支持问题。国家信用支持所掩盖的问题,只会带来银行潜在的信用危机,迫使银行开出更多的罚单。如果不采取措施,只会使银行资金循环停滞,韧性减弱,企业债务负担增加更快,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继续加深。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法

不良贷款是影响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运行的大敌,一直是金融业的一块心病。不良贷款问题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因此不良贷款的处置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我国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银行自行处置。一般是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结算获得借款企业的资产,然后处置“抵债资产”;二是资产证券化。其本质是将未来收益的一系列现金流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按照协商价格出售给实施证券化的专门机构(SPV)的过程,并将应收账款进行证券包装后,SPV发行投资级别更高的证券进行相应的融资;第三,政府参与不良贷款剥离。1999 2000年,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将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MC)。在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财政部只要求他们收回贷款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