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主板不太好吧?
从产能来看,华硕、精英、技嘉、微星、富士康可以跻身一线厂商。其中,华硕的产能最大,2004年和2005年均排名第一。华硕是主板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其整体性能强劲,设计也相当人性化。它开发了许多独特的超频技术。华硕的产品基本上是一半自有品牌一半代工,客户包括惠普、索尼这样的大品牌。在产品方面,华硕有自己的R&D中心和工厂。去年,为了解决旺季产能不足的问题,华硕首次委托伟创力制造主板,并将部分主板交给伟创力在中国的华南工厂。点评:华硕主板一直以“华硕品质,坚如磐石”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主板的稳定性一直备受用户好评,但价格也高。diyer们有句话叫“有钱买华硕,没钱买XX”,可见其在diyer们心中的分量。然而,近年来,华硕已停止积极扩大主板生产,并专注于3C产品。去年有20%左右的自主品牌主板交给伟创力等厂商生产,就是很好的证明。精英也是一线厂商中产量非常大的巨头。前几年,精英品牌在中国大陆达到了顶峰。联想等品牌机厂商用的几乎都是精英产品。但是2003年华硕回归大陆市场后,微星和技嘉加大了对大陆市场的争夺,精英的市场份额下降了很多,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精英没有死,不会僵硬。在产品方面,精英电脑生产的产品大多定位于入门级和OEM市场。他们一直是一线厂商,二线产品,三线价格,也是SIS的主要合作伙伴。但是产品并没有太多的技术特性,零售市场主要靠价格来打天下。点评:一线厂商,二线产品,三线价格可以很好的概括精英主板的特点,凭借其产品的价格优势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品质方面,精英的做工依然保持了台湾省厂商严谨的风格。虽然用料不是很大方,但是质量还过得去。低价主板中的精英相对让人放心,但超频能力差!微星是传统主板的一线厂商,经典作品多,产品线丰富,新品推出快,附加功能多。微星主板以稳定著称,做工和用料一直深受用户信赖。除了技术因素,微星的成功更多的是因为营销上的成功。点评:微星的主板在零售市场口碑不错。代工市场主要是中高端品牌机,像联想这样的高端机型也用过微星的主板。目前微星在主板方面并不是很活跃,重心在其他方面。技嘉的产品以做工精良,性能稳定著称,而台湾省的制作材料更好。技嘉的产品在玩家中有很高的口碑,后期的产品改变了超频能力差的形象,成为DIYER最喜欢的品牌。产品也很有特色,附加功能丰富,产品线丰富。在OEM市场的竞争力不如华硕精英等厂商。很多人可能会惊讶富士康挤进了一线工厂,但从产能上来说,确实有这个资质。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产品以代工为主。富士康也是最近才推出自有品牌主板业务的。2003年和2004年,富士康以代工方式出货2000万块主板和2700万块主板,去年出货4000万块主板,几乎和华硕持平,包括给技嘉的低端主板。在这种情况下,富士康也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在零售市场,富士康的产品并不是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其产品没有特色,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这主要是受富士康长期代工的影响,使得自己的产品没有特色,只能靠低价吸引消费者。点评:富士康主板的用料和做工还可以,但是产品没有特色。虽然价格和二线品牌差不多,但是二线品牌的产品因为功能更有特色,所以更受市场欢迎。可以说富士康的主板是一线品牌,二线产品,三线价格,DIY没有太大市场。二、二线厂商的技术升级表现优于一线厂商,盘正出货充足。上面提到的五个一线品牌已经占据了80%的市场,剩下的20%市场被二三线厂商瓜分,其中以二线厂商为主。二线厂商的竞争模式是以技术特性、产品质量和竞争性降价来争夺零售市场份额。二线厂商中,很多厂商只卖品牌,产品交给其他主板厂商代工,这也是主板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当然,二线厂商无论盛基等实力厂商都坚持通常的Diy路线,质量也优于一线厂商,在超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但这样的路线注定无法与一线厂商相提并论。升级技术是二线工厂的龙头。事实上,如果我们要谈论产品质量和性能,升级技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