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家公司IPO终止审核。是什么引发了IPO退出潮?

核心问题是,在注册制的实施下,很多资质较差的企业也开始了IPO申请,导致IPO的监管和审核更加严格,最终导致IPO大幅撤回。据媒体报道,在此期间,已有数百家公司终止了IPO审核,有的是证监会终止,有的是企业主动撤回。多位投行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申请IPO的公司确实良莠不齐,问题很多。企业选择主动退出,也避免了被查出来,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要知道,去年科创板和创业板同时推出注册制,全年有近400家企业发行上市,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高,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年。但今年以来,相关监管似乎变得严格了许多。仅过去三个月,被证监会否决的企业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企业数量。

很多企业选择主动退出,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不能通过现场检查,主动退出也是最好的选择。一旦被证监会否决,这个问题会很麻烦。相关人士也表示,企业主动退出也与保荐人有关,投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2021 1 10月29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现场检查规定》,随后选择了20家IPO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七种,包括检查被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场所;获取与资金流动、生产、销售、仓储记录、会计凭证等有关的文件和资料。;对主要业务周期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走查测试;拜访检查对象的重要客户和供应商;检查中介机构的工作底稿等。

考察对象确定后,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检查对象在接到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初始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对该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如果按照这个规定计算,公司是想逃避现场检查,2021是最后一次撤。截至2月28日,这20家公司中有16家最终撤回了IPO申请材料,占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