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一股独大:关联交易背后的真实动机

在这个讲座的开始,我给大家看一个数据:2012年到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34.3%。与美国上市公司相比,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通常有控股股东。

早期的会计研究认为大股东对企业和小股东有利。会计学者弗里曼(Freeman)和他的合伙人曾提出“支持”的概念,认为大股东就像“父母”一样,会给企业带来资源,在企业陷入困境时挺身而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但是大股东真的那么无私吗?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案例告诉我们,大股东的努力另有目的。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无疑对公司拥有巨大的控制权和话语权。相比之下,中小股东处于弱势地位,通常不参与公司的管理。他们只能通过高管和大股东披露的信息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

财务专家在分析一个“一股独大”企业的财务状况时,会特别关注大股东的行为,尤其是大股东是否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了小股东的利益。

什么是关联交易,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比如,如果甲方受乙方控制,那么甲乙双方的交易就叫关联交易。或者说,如果甲乙双方都受丙方控制,那么甲乙双方的交易也是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本质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交易,就像熟人之间的交易一样。因为更好的了解,沟通和交易成本很低。但有时,关联交易也会被大股东用来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大股东“支持”上市公司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常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机床厂,1995在深交所上市(上市时股票简称为“四川常征A”)。但当时机械行业不景气,所以四川常征上市后经营业绩每况愈下,1997亏损达2065438+万元。

1998,长征机床收购托普科技发展公司(托普发展)旗下托普软件。后来,拓普发展又购买了常征机床48.37%的股份,成为四川常征的最大股东。完成这一系列重组动作后,“长征机床”正式更名为“顶尖软件”。

在拓普发展以大股东身份控股拓普软件的第二年,拓普软件以火箭般的速度扭亏为盈,1998年实现净利润2936万元,1999年实现净利润5751000元。我们知道,公司为了提高利润而进行的任何业务调整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顶尖软件如何在性能上取得立竿见影的实质性提升?

背后的动力是大股东Top的发展。为了提高Top软件的性能,Top Development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从三个方面为Top软件“创造”了大量的收入和利润。

第一种方法是将Top开发的最赚钱的业务全部纳入Top软件的核算范围,快速提升报表业绩。另外,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将利润较高的子公司出售给顶尖软件。例如,1998中,拓普发展将旗下一家公司53.85%的股权出售给拓普软件,而这家公司被纳入拓普软件的报表后,其创造的利润占拓普软件1998中净利润的22.84%。

第二种方法是高价出售顶尖软件的闲置资产。闲置资产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还需要每期折旧,减少公司利润。托普软件将这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大股东托普发展的关联企业。这样一来,顶尖软件不仅可以通过高价出售资产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未来其利润也不再受资产贬值的影响。1998期间,托普软件将部分闲置设备及厂房出售给大股东的一家关联公司,获利835万元。同时,由于该资产的处置,托普软件每年可减少折旧400多万元。

第三种方法是短期内让Top Software对Top Software大股东控制的企业进行投资和融资,从而获得投资收益。1998年9月,托普软件投资了一家关联方企业,投资期限为10个月。托普软件从这笔投资中获得1419万元,年回报率20%。

这些操作让Top Software迅速提升了业绩,成为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的优秀软件股。大股东支持顶尖软件的目的是什么?真的只是想做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收益,还是考虑小股东利益?

相反,Top发展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掏空这个上市公司。为什么这么说?我会告诉你后来发生了什么。

大股东“掏空”与关联交易

2000年,托普软件利用其业绩的改善在资本市场进行了再融资。好景不长。资本市场对顶级软件的热情并未减弱。从2002年开始,公司业绩开始下滑。2005年6月5438+2月31,托普软件成为沪深两市唯一一只股价低于1元的a股股票。

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大股东把Top Software这个上市公司由瘦变肥,就是为了利用这个公司在资本市场圈钱,然后把公司的钱和其他资源转移到自己的口袋里。在财务上,这波操作被称为大股东“掏空”,也就是所谓的“隧道效应”。

顶尖开发如何挖空顶尖软件?会计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是关联交易是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重要方式。

刚才我们说了,关联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交易方式。就像朋友之间的合作,因为相互理解和信任,很容易达成一致。而且出现问题时,相对容易协调解决。但关联交易也可能恶化,成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工具。

那么顶尖开发是如何通过关联交易侵占顶尖软件利益的呢?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大量的关联交易,将顶尖软件的资金和利益输送给大股东的关联方。2000年托普软件再融资完成后,将募集资金中的5.58亿元投向关联方,向关联方购买软件。Top Software为这些交易支付了高额溢价,实际上是将资金变相转移到了大股东的关联企业。

第二种方式是大股东占用了Top软件的大量资金。资金占用通常有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

大股东直接从上市公司拿走各种财产物资,即直接占有,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在上市公司的账目上会产生大量的其他应收款,债务人是大股东本身或其控制的企业。如果这个数额是逐年增加或者远远高于同行业企业,你就需要特别警惕了。

再来看间接占用资金的方法。比如让顶尖软件为大股东的关联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因为上市公司被认为是一群信用高的公司,用上市公司做担保更容易获得贷款,但一旦贷款还不上,往往就成了担保人,也就是顶尖软件的真实债务。托普软件2004年年报披露,截至2004年6月30日,托普软件已为65,438+07家关联公司的65,438+0笔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因关联公司未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法院判决托普软件承担连带责任,金额达65438.04亿余元。

你看,“掏空”行为会给企业的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这些企业的财务质量更差,风险更高。

拓普发展作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并非个案。NVC照明、春兰股份、馨子制药...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因此,大股东支持和改善上市公司业绩的短期贡献并不是最终目的。他们支持这些公司是希望他们继续生存下去,以便保留将来实施空心化的机会。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实现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治理的作用

企业有什么办法防止被大股东掏空?

会计学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方法更有效:

第一,在分配股权时是否能保证有两个以上的大股东享有控制权。大股东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企业的决策,可以很好地约束大股东的掏空行为。

其次,引入机构投资者的角色。我们都知道一个公司有两种股东,一种是个人投资者,一种是机构投资者。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每天都在研究这些企业,进行投资。因此,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监督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运作,参与公司治理,使上市公司的运作更加规范和有效。这样可以减少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机会。

摘要

在分析一个垄断企业的财务状况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大股东的作用和行为。特别是看大股东是否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了上市公司。

课后思考

“一股独大”企业容易出现大股东空心化。反过来,股权分散的企业,也就是中小股东多的企业,也容易出问题。请分析会出现什么问题。

欢迎大家给我留言。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