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实用的股票平仓策略经验。

非常实用的股票解套策略经验_如何在股市中熟练运用蚕食法解套?

每个股民炒股从来不赔钱。刚开始炒股的时候经常被套,有时候被套的还很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下面是边肖为大家整理的非常实用的股票平仓策略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非常实用的股票平仓策略经验。

第一,最坏的办法是被动解决问题,抗拒法律至死

这种方法是最消极的,也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股票放在一边,不去管它,直到市场走好,股价上涨。这种方法遇到大市场,才有机会解决问题,否则可能越陷越深。有实际业绩和题材支撑,被市场“错杀”的股票机会多,时间快,没有任何题材和业绩支撑的垃圾股机会少,时间长。在选择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自己的仓位,看看属于什么类型。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要了,死了也不卖。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也不排除有解决问题的机会。但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不断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你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笔者认为,5.30之后,很多股票至少一年内看不到前期高点。距离年底还有两个月,很多股票在这次调整中创出了5.30的新低。一只股票跌了50%就减半,涨了就翻倍!剩下的两个月,垃圾股显然不可能走出年初的暴涨行情。

二、中策主动解决问题,差价法

这种方法总的原则是保持原有持股品种不变,通过股价差价和持仓的变化,主动解套。有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这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判断大势和个股走势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短线盘面技巧。

1,向下蔓延法股票被套后,会反弹到一定高度,估计看到短期高点会先卖出,等回调后再买回。通过不断的高卖低买,可以降低股票的成本,最终弥补亏损,完成解套,盈利后全部卖出。前提是要准确判断该股的压力位,股价往往会在压力位附近回调。

2.向上蔓延法的股票被套后,预计短期见底时在低点买入,反弹到一定高度时估计在短期高点卖出。通过这样的反复操作,降低了股票的成本,弥补了亏损,完成了解套。前提是对股票的短期支撑位判断比较准确,股价往往在支撑位附近反弹。

3、“金字塔”法股票被套后,每跌到一定比例,就会加倍买入同一只股票,降低均价,所以只要股价来个大反弹,就能迅速解套。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每跌一次,买入量翻倍。前提是你还看好这只股票,而且仓位轻,手里有大量现金。比如锁定65438+万元的股票,下跌10%后买入65438+万元,下跌10%后买入20万元,下跌10%后买入30万元。如果股价反弹10%,则下跌近30%。这样成功的前提是市场跌幅不大,你的资金是无限的。但是对于我的大多数朋友来说,我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方法不值得学习。

4、“T+0”法我们目前实行的是T+1,当天买入的股票只能第二天卖出,但当天卖出的基金可以买入股票。我们可以利用交易规则和股价每日的日内波动来做差价,降低成本。一种方式是在持股股票股价下跌后,在低位买入同一只股票,在盘中股价上涨时,卖出原持股股票;或者在股价上涨后卖出手中的股票,股价下跌后再买回,最后仍持有原股数。

这个操作需要根据股价的波动灵活掌握。买入数量可以与原持仓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卖出数量最多只能是上一期的持仓数量,在盘中可以操作一次或多次。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不改变仓位的情况下快速降低成本。不仅适合平仓也适合各种操作,尤其适合那些日内波动较大的股票。但是,这需要良好的短期基础。一旦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出错,最后的结果就会变成空仓。

5.逐步减仓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整初期。控制仓位在股票投资中非常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自己满仓。这会让你随时处于“高危”状态,也会让你错失很多市场机会。好机会来了,如果没有可用资金,也是风险。许多人只是一直受满仓的折磨。我个人把大盘和个股的走势分为极强、较强、均衡、较弱、极弱五个等级,对应的仓位分别是:8-90%、6-70%、4-50%、2-30%、1%或空仓。

时刻保持现金在手,看似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但做得好的话,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利用率,还可以从容面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机会。当大盘和个股的股价开始走弱的时候,往往就是短线头部已经到来的时刻。此时我们将开始减仓,随着调整的继续,减仓也将继续。等到大盘或者个股见底的时候,我们的仓位已经很轻,甚至是空的。如果此时加仓,不仅可以快速收复之前的损失,还可以快速获利。很多人处于真正的底层,面对地上的“黄金”却没有“弹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

第三,上策是积极解决问题,换股。

市场和股票的下跌趋势一旦确定,就会持续一段时间。很多弱势股下跌很快,但反弹很慢。在目前的调整行情中,市场上80%的股票底部在哪里?很难判断,任何价位的盖仓都有可能被套。你看,他已经跌了20%或30%还以为是底部,但下面可能还有更深的底部等着你。而且这些股票在每个点位都积累了大量的锁定。股价再涨一步,就面临大量套牢,很难反弹。但是强势股因为上面没有太多的套牢,反弹或者拉升会容易很多。

比如我最近一直在说房地产和金融是主流和强势板块。如果在17号开始调整后的任何一天,割肉换成这两个板块的龙头股,比如万科、保利地产、金地、招商地产、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不仅化解了市场调整的风险,还可以弥补损失,甚至有更大的收益。以上都是我反复提出的操作建议,但是真正愿意割肉的人并不多,割肉之后买上涨股的人就更少了。

这主要是两个心理因素造成的:一个是怕割肉再次被套;其次,就算买,也是想买跌得多感觉更划算的股票。但是这些想法经常误导我们。股价的市场表现讲究的是时代性和趋势性。再好的股票也是弱势,再差的股票也会上涨。同时,趋势一旦确立,就会持续下去,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任何时候都要跟着市场的节奏走,跟着强势板块里的股票走。

当然,以上三个策略中最好的是最好的,其次是中间的,最后一个是最差的。但实际上,更多的人还是在无形中选择了最坏的方案。市场的节奏和方向很难把握,但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无法提前预测市场的走势和方向,但趋势还是可以看到的,只是操作的人多了,跟不上思路。

如何在股市中巧用蚕食法解套

蚕食策略是指将一次无法达成的目标,分成多个解决方案,这样更容易顺利达成预定目标。这就好比一个人想一下子把所有的筷子都弄断不容易,但是一根一根的弄断就很容易全部弄断。在这次熊市中,有很多投资者亏损很大。如果他们总是试图彻底解决问题,甚至一次性盈利,不仅希望不大,还可能遇到不必要的风险。

应采取蚕食策略,将亏损操作分成多次交易,反复利用波段操作或充分利用被套股票进行正向超短线“T+0”操作和反向趋势操作,逐步降低持仓成本,直至最终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

使用蚕食策略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兵力,逐个击破。如果投资者手中的股票不止一种,就不能想着同时平仓所有的股票,要注意一只一只的破发。尤其是在补仓的时候,不能把被套的股票全部平摊,这样不会降低多少成本价,反而会造成部分股票解套,部分股票未来可能会因为个股质量良莠不齐而更深。要选择先启动的、比较活跃的股票,解套后再逐一抢救其他被套的股票;二是分段解体。

如果投资者的股票被套很深,就要采取分段的方法。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投资者用30元买入波导股份17元,如果他曾经想过要把亏损全部补回来,那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他假设自己只是在20元买入,那么解套就会容易很多。每次涨了就2-3元卖出,每次跌了2-3元就买回来了。经过反复操作,他很快扭亏为盈。

使用蚕食策略需要注意的要点是:当股市处于下跌通道时,很难获利,不能使用蚕食策略,也不要使用补仓或换股等平仓操作;不要冒险重仓被套来弥补损失,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为了控制风险,需要控制投资资金参与运营的比例;同样,出于安全考虑,在使用蚕食策略进行选股时,不要参与有可能获利丰厚但风险较大的板块的操作,比如即将退市的股票。

蚕食策略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扭亏策略。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次的局部亏损,逐步实现最终的扭亏目标。虽然速度有点慢,但是相对安全可靠。

避免股票平仓过程中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被套不怕,不卖就不亏。

众所周知,深沪股市是禁止卖空的,也就是说,开仓的行为并没有像期货一样分为建立多仓或者建立空仓。只要涉足股市,买的多,清仓就是全部卖出,先买后卖才会有输赢。所以很多投资者想:我买了之后不卖,不就看到亏损的结果了吗?

其实这就是“鸵鸟政策”:据说当鸵鸟遇到危险时,它会把头埋在沙子里,以为没有危险。上述投资人被套牢时采取的态度难道不是类似鸵鸟吗?实际上,只要完成了买入操作,你的成本就已经确定了,而确定的成本相对于当前的市场价无时无刻不体现在账面上,这就是所谓的浮盈浮亏一些投资者采取“鸵鸟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浮亏并不是真正的亏损,只要不卖出(不套现),他们就“不买单”。

其实这种理解完全是自欺欺人。输赢的现实并不会因为先买后卖的完整过程没有完成而消失。浮亏是实际亏损,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并不会因为没有兑现而成为假象。例如,一些证券投资基金在其报表中按市场价格转换其持有的市值。如果浮盈浮亏只是一种假象,那么几只基金的报表不都是画饼充饥吗?

有些投资者(包括有相当市场分析能力的人)也认为浮动的输赢不是真实的输赢,可以提出“浮动”本身被证明是不真实的、确定的论点。

我们举个例子:

有人在8.2元买了松辽汽车股票。当股价跌到7.2元时,他做出判断,考虑是否卖出。此时他的损失是1元,是真实的,确定的。如果此时卖出,套现7.2元。但是,他决定继续持股。股价跌到6.2元的时候,能套现的2元还是确定的。如果决定继续持股,当股价涨到8元时,亏损就变成0.2元,这也是一定的。由此可见,在任何决策的时候,股价都是确定的真实的(忽略瞬间的变化),浮动只是我们的判断。虽然动作只是一个买和卖,但它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判断联系在一起的。上例中,8.2元的成本已经确定,之所以能减少损失,在于后面的判断而不是8。2元的费用。

换句话说,上面例子中的三个判断可以分为三个买卖过程:

(1)8.2元买入7.2元卖出,亏损1元。

(2)7.2元买入,6.2元卖出,亏损1元。

(3)6.2元买入,8元卖出,获利1.8元。

只有三个买卖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判断,也就是三个判断过程是正确的,但这并没有改变前两个过程是以8.2元买入为代价亏损的结果!成本一旦确定,输赢已经形成,浮动判断只是在后续交易过程中“补贴”之前的输赢。

第二个误区:平准法的操作可以降低成本。

我之前说过,一旦买了,成本不变。同样的例子,一个股民在8元买入北京天龙时,在7元买入了同样的金额,在6元买入了同样的金额。此时形成的平均买入价为7元。股价反弹到7.8元时,盈利0.8元。这是典型的调平操作。表面上看,因为平均成本低于第一次进价,所以似乎成本下降了,并从中受益。

其实如果把三次购买分成三个独立的过程,就是:第一次8元买,7.8元卖,利润为0。8元。第三次,6元买了7.8元,卖出获利1.8元。由此可见,第一次购买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因为后续购买的利润而丝毫减少,其成本也丝毫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最后两次买入后停止买入北京天龙,也可以买入其他任何涨得好的股票。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用后面的利润来补贴前面的亏损,效果一样!

可见,摊销法并不能降低前面的买入成本,只能以赢来弥补损失。还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危险,如果你加码一只股票,它会越来越重,越来越深。比如SDB从49元跌到14元,一路加仓是错误的,加仓必然扩大亏损。同样是赢来弥补损失,为什么不从其他股票中选择呢?所以,调平方法要慎用,少用。

第三个误区:完全没有止损的概念。

其实我之前也说过这话,但是当我看到太多人来问被“弯”了之后怎么办的时候,我想说:霍利菲尔德被刘易斯打了,这个时候他大概和你想的一样:“怎么办?”我的回答只能是:霍有女裁判的照顾,你只能坚持到“十二回合”之后,看有没有女庄家“以美救英雄”。谁让你没有止损的概念呢?会停止下落以免被困住。

止损是股市的铁的纪律,没有纪律的军队是打不赢仗的。这个时候止损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包括“被抓”,被骗的代价也准备坦然接受!这样你就不用老是去品尝那种像被人勒死一样被困住的感觉了。

承认自己软弱,就要学会逃避。这是股市泥鳅的规律,也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