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减持意味着什么?减持是好是坏?

最近很多投资者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情况: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自然人股东)在股价较低的时候减持。这是为什么呢?低位减持不是更不赚钱吗?为什么不等到股价上涨?

关于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四种情况来分析。一般来说,股价低的时候,大股东减持,有主动也有被动。具体分析如下:

一、大股东减持原因分析1。被动因素造成的减少。

大股东减持股份往往受被动因素影响,即不想减持,但因客观因素不得不减持。比如大股东急需用钱,又没有其他来源,就需要通过减持股份来获得资金。虽然当时股价仍处于低位,未来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但还是要忍痛割爱,减持股票以获取资金救急。

这个很好理解,就像炒股票的人急需用钱的时候需要卖出一些股票一样。虽然股价可能会涨,但他们也无能为力。

2.活性因子引起的减少

大股东因积极因素减持(主观上愿意减持)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大股东最了解自己的公司)。虽然他们减持时股价很低,但担心公司发展不好,股价会更低,于是果断减持,抛售股票。

比如一只股票从23元跌到了8元,股价处于历史低点。这时候大股东减持,给人感觉是亏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股价进一步跌到5元。回头看,大股东减持8元,每股却赚了3元。

第二,上市公司有潜在的利空消息。大股东对自己公司的经营情况了如指掌,能够提前预测到未来会有不利的经营状况,即会有潜在的利空消息。坏消息的发布会导致股价下跌。所以他们可以在利空消息发布前减持,可以避免资产缩水。利空消息发布,股价下跌后,大股东会实施增持计划,推动股价上涨。这样大股东就可以赚差价了。

三是为了避税而低位减持。一个自然人大股东卖出股份(限售股解禁后对外转让),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6543.8+亿要缴纳2000万。一些大股东为了避税,会在股价低的时候减持卖出股票,让其他人(一般是享受利益的人)分散买入持有,然后等到股价上涨再卖出,这样就少交了很多所得税(不是说限售股不需要缴税)。

比如股价低时减持6543.8亿元,缴税2000万元;如果这部分股票在其价格翻倍,市值达到2亿元时卖出,则纳税4000万元。但低级减持后,又被别人接手了。虽然市值2亿,但是卖股不用交税,省了2000万的所得税,相当于多赚了2000万。

二、如何应对大股东减持作为散户,在看到大股东减持股份的时候,要理性分析,找准大股东减持的原因,再做出不同的决定。

第一,如果大股东不看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那么也要果断卖出股票。人家大股东不看好公司发展,也无心经营。我们拿股票做什么?“离开”才是应有的态度。

第二,如果公司业绩好,财务指标好,发展前景好,但是大股东还在减持,这种情况基本可以判断为大股东为了避税而在减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被大股东减持“吓跑”,而应该坚决持股,等待股价上涨。

第三,如果大股东因为需要资金而被迫减持(当然这种情况不好分析,需要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在确定公司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没有问题时,可以果断持股。如果公司业绩不好,发展前景不乐观,虽然大股东不主动减持,但我们也没有必要持股,可以换仓换股。这只股票的亏损可以在其他股票上赚回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了解大股东在股价较低时减持的原因,也知道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股东减持,从减持公告到减持完成的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一般都不好,不会出现大幅上涨(除非出现重大利好)。这个时候,如果继续看好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就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持股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