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美国冰箱有限公司的圆美国梦。

Stucky出生在南卡罗来纳州,他的家距离海尔工厂只有10分钟的车程。高中毕业后,这个黑人女孩没有继续上大学,而是去了美国当地的一家工厂工作。1999海尔刚到南卡罗来纳州建厂,她凭借地理位置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2000年,斯塔基被海尔聘为海尔工厂的机械师。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stucky被海尔授予“质量之星”奖。

Stucky告诉记者,她现在在海尔工作得很好,每小时收入13美元,每周工作40小时,一个月2000多美元,对于薪资水平普遍较低的南卡罗来纳州来说,这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海尔还给斯塔基买了医疗保险。她每月只需支付65,438+00美元,其余部分由海尔负责。现在stucky家里买了一个海尔的小冰箱,是stucky用工厂给海尔员工的优惠价买的,一直用的很流畅。“我喜欢在海尔工作,我很喜欢这种安静祥和的生活!”

戴维斯也是南卡罗来纳州人。高中毕业后,这个黑人男孩在美国陆军和国民警卫队当兵三年。当时,他住的部队宿舍里有一台海尔制造的小冰箱,但戴维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海尔人。2000年,戴维斯辞去杜邦的工作,去了海尔的美国工厂。他很快被提升为冰箱生产线的组长。刚来海尔工作的那段时间,戴维斯一直忐忑不安,前途未卜的感觉缠绕在心头。几个月后,戴维斯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份工作。“在我做过的所有工作中,海尔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相信我还有机会再次升职!”

詹妮弗也是南卡罗来纳州人。高中毕业后,这个白人女孩在当地一家养老院做护士。2002年,她跳槽到海尔,先后在包装车间、压缩机车间、装配车间工作。现在她已经被提升为装配车间的一名组长。詹妮弗很认真地告诉记者:“组长是大官吗?当然是啦!装配车间有两个班组长,每个班组长负责65名工人。你不这么认为吗?我发现在海尔工作有很多晋升的机会。总有一天,我会从楼下(厂区)搬到楼上(管理层)!我要去海尔实现我的美国梦!”

海尔要攻占美国的五个“山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尔在美国建厂8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就像“小山”一样,被海尔美国公司克服了,有的还矗立在海尔人面前。

第一个“高峰”是海尔总部和海尔美国公司对效率的理解不同。派克斯告诉记者,海尔青岛总部的效率相当高,海尔高层以身作则,给自己施加压力。在他看来,海尔几乎所有访美的高层都是“工作狂”。另外,海尔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很多事情都可以很快搞定,所以海尔也希望美国分公司能像总部一样高效。“我们在中国的同事总是催促我们说,你能快点吗!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困难。美国更注重规则,很多事情必须按部就班。担心也没用!更何况美国没有中国这样庞大的劳动力,短时间内很难招到满意的工人!”

美国海尔公司技术总监艾德·韦斯特霍夫也有同感。他告诉记者,在美国冰箱行业,从设计到生产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在投入市场之前,它将接受用户3个月的测试。如果用户反馈不满意,将进行修改。为了加快进度,海尔总部“要求我们一年内完成设计生产,要求我们绕过用户测试,直接投入市场!”

工人戴维斯也告诉记者,中国的工程师经常从青岛过来,到海尔的美国工厂给美国工人“传经送宝”。“这些中国工程师很聪明,也很负责,但唯一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的是,他们总觉得我们太慢,总催我们快点。因为要教的东西太多,我们常常觉得难以消化!”

第二个“山头”是中国员工赴美签证问题。派克斯说,目前,海尔的所有中国员工只能获得三个月的赴美签证,三个月期满后,他们必须尽快离开美国。根据美国签证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你想延长一名中国雇员的美国签证,你必须提交证明,证明该雇员拥有美国雇员无法替代的特殊技能。

“正常情况下,我们很难提供这样的证明。因此,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我才会向美国政府申请延长中国工程师签证。”派克斯有些无奈地说道。

第三个“山头”是冰箱的设计必须考虑所有与中美两国国情相关的复杂因素。韦斯特霍夫告诉记者,“重新设计冰箱装配线是他遇到的最大挑战。”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流水线时对自动化程度要求不高,很多工序都可以手工完成。美国的人工成本要高得多,所以流水线要求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尽量少用工人。“所以我们想尽可能让冰箱模具成为一个整体。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工厂的技术总监说,海尔在中国有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一旦用户的冰箱出现问题,海尔可以马上派人来维修。美国用户普遍希望自己的冰箱“完美”。一旦他们发现冰箱有问题,一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旧的,买新的。所以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售后服务没那么重要,质量才是至关重要的。

他还表示,中美消费者的不同特点要求对冰箱的功能进行不同的处理。与中国人不同,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是绝对离不开冰的,所以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冰箱必须具备强大快速的制冰能力;与中国消费者不同的是,美国消费者不太注重食物和蔬菜的新鲜度。美国人喜欢一次性购买大量的食物和蔬菜,放在冰箱里,所以美国市场上卖的冰箱都比较大。海尔的美国工厂以前生产小冰箱,现在生产的冰箱越来越大。我们刚刚推出了全球首款变温三门和四门冰箱,都是“为了满足主流市场的需求”。

第四座“山”是中美文化差异增加管理难度。美国海尔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格拉德·里维斯(Grad Reeves)告诉记者,中美企业管理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文化差异,一些在中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美国可能会失效。

“在海尔工厂建立之初,我们就从海尔总部引进了劳模的概念,定期评选出最优秀的员工,并将他们的照片张贴在车间显眼的地方。我们发现美国工人并没有特别重视。才知道中国人看重精神奖励,而美国人更注重物质刺激。后来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做了一些调整。除了在车间张贴劳模的画像,我们还向获奖的工人发放购物券,让他们在商场免费买很多东西。这招真管用。”

正如在海尔青岛总部,在海尔美国工厂,优秀的员工都在胸前挂着笑脸徽章,而青岛工厂的哭脸在这里是看不见的。对此,里夫斯解释说,美国公司很少在公开场合批评员工,因为这很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第五座“山”是海尔的品牌美誉度在美国仍有待提高。虽然海尔在南卡罗来纳州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尔离知名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提高知名度,海尔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包括购买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作为美国总部。

总裁向记者透露,目前海尔已经与美国NBA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夏天,“海尔与NBA联盟”的广告将出现在美国主流媒体上。电视台还会在NBA篮球赛每半场播放海尔的广告。说到这里,派克斯从办公室的书柜里拿出一个篮球,笑着对记者说:“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上面有海尔和NBA联盟的图案。记住,这个球可以有一个NBA球星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