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三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分析:特斯拉等61车型出现。

2020年第三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分析:特斯拉等61车型出现,新车上榜时间最长,专用车占比最高,纯电动汽车仍保持绝对优势。

导游?阅读

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辆目录(2020年第三批)》,其中61辆符合2019年国家补贴产品技术要求,2辆符合2018年国家补贴产品技术要求,其余新能源汽车为***15辆。2019年这一批符合补贴技术要求的61车型,比2020年第二批142车型的水平下降了57%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轿车、专用车、客车数量大幅减少。在61款车型中,仍有包括40家企业的58款纯电动汽车、3家企业的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型在内的58款车型没有入围。此外,乘用车新车型23款,其中纯电动乘用车21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2款。商用车新车型38款,其中纯电动客车10,纯电动专用车25款,纯电动货车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1。虽然这批目录中的车型数量较第二批有所减少,但其中不乏重磅车型,如特斯拉国产车型?3长续航版,广汽新能源Aion?v,etc最受欢迎的车型是小鹏P7长续航车型HMA7000EBBEV的1纯电动车,续驶里程成功突破700km,是目前为止国内续航里程最长的NEDC电动车。

尧典苏兰

①动力类型:纯电动汽车58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款,燃料电池汽车0款。

②车辆类型:客车23辆,11客车,专用车25辆,货车2辆。

近日,《汽车纵横》杂志对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第三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中,2019年符合补贴技术要求的61车型进行了调研分析。从新能源汽车分布来看,专用汽车在公告数量上保持第一,占入选车型的40%以上,多用途乘用车以12的车型超越轿车和客车排名第二。这批新能源小客车比例比2020年高?第二批在年提高了约6.72个百分点。

大局

从车型来看,商用车数量是乘用车的一倍以上,38款入围车型占比超六成,其中专用车居多;本批次乘用车入围产品23款,约占总数的38%,其中11轿车和12多用途乘用车。(见图表1)

从动力类别来看,90%以上的车辆由纯电动汽车驱动。58辆纯电动汽车中,乘用车21辆。专车25辆,客车10,货车2辆。在占比不到10%的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有两款多用途乘用车和1双层城市客车。(见图表2)

从电池类型来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有34款,占新能源汽车总数的50%以上,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配备三元锂电池的车辆占30%以上,多用于乘用车领域;配备镍钴锰酸锂电池的车型比例不到10%;有1款各配有锂离子和钛酸锂电池。

客车

23款入选,车数明显下降。小鹏P7长寿命版本出现了。

2020年第三批推广目录中,来自***16企业的23款乘用车较2020年第二批下降近48%,主要是轿车入选车型下降所致。其中,15家企业纯电动汽车21辆,2家企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辆。

从车型来看,纯电动汽车中,轿车占11,SUV/MPV占10。其中广汽乘用车和神龙汽车均以两款车型并列第一,其他7家车企均为1车型;广汽乘用车以三款车型位列SUV/MPV车型榜首,威马汽车以两款入选车型位列第二,其他五家车企各入选1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两款插电式混动车中,均为多用途乘用车,分别来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

分企业来看,本批目录中没有两位数入选车型的车企,其中广汽乘用车以5款入选车型位居新能源乘用车数量第一,包括2款纯电动轿车和3款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神龙、威马、SAIC乘用车以两款车型并列第二,其中神龙全为纯电动轿车,马薇全威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SAIC乘用车纯电动轿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多用途乘用车各1;其余12家车企各选了1款。此外,23款乘用车入榜,除了来自特斯拉的1纯电动汽车为外资独资品牌外,其余均为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方面,除威马汽车两款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外,金康新能源1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和哪吒、小鹏1纯电动乘用车入选本批目录。

从动力系统来看,本批次入选的23辆乘用车除了金康新能源的1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外,其余均搭载永磁同步电机。此外,本批目录中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型占新能源乘用车总数的近80%,其中包括17纯电动汽车和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有两款,分别是奇瑞新能源的1纯电动轿车和SAIC乘用车的1插电式混合动力多用途乘用车。搭载镍钴锰酸锂和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汽车有1辆,分别来自北汽新能源和何忠新能源。同时,这批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耗电量大多控制在11-17千瓦时左右。

根据2019新补贴政策,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R)不小于250km,250 ≤ R < 400补贴18000元,R≥400补贴25000元。在2019年度符合国家补贴产品技术要求的21纯电动汽车中,有6款续驶里程250 ≤ r < 400 km,其余15款续驶里程超过400 km。其中,小鹏P7车型HMA7000EBBEV的1纯电动车续航里程706公里,是目前国内续航里程最长的NEDC电动车。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上述21纯电动乘用车都进入了补贴范围,可以获得1.8-25000元不等的补贴。

按照2019,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质量和能量密度不低于125Wh/kg,125(含)-140Wh/kg的车辆补贴0.8倍,140(含)-160Wh/kg。根据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单项指标,本目录中1车型获得0.8倍补贴,7款获得0.9倍补贴,13款获得1倍补贴。(参见图3和图4)

商用车

38款车型入围,乘用车占比下降,专用车/货车占比略有上升,仅1款车型混动。

2020年第三批推广目录,38辆商用车入选,其中专用车25辆,占新能源汽车总数的40%以上;与2020年第二批相比,公车数量减少28辆,占比9.43个百分点。此外,在这批目录中选择了两种型号的卡车。

从动力品类来看,上述38款商用车中,纯电动汽车占据绝对优势,达到3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有1辆;燃料电池车型仍然没有上榜。纯电动汽车中,新能源客车占10,全部为城市客车;新能源专用车和卡车分别占25款和2款。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北汽福田的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双层城市客车。

从企业来看,本批目录共有26家企业的38款商用车入选,各企业入围车型数量均为个位数。其中,郑州宇通重工入选4款车型,商用车数量排名第一,且均为纯电动汽车;长安汽车和CIMC环境以三款车型并列第二,其中长安汽车包括两款纯电动客车和1纯电动货车,CIMC环境入选车型均为纯电动专用车;北汽福田、海德专用汽车等5家企业各有2款车型并列第三,其中北汽福田乘用车和专用车1款,中兴智能为乘用车,其余3家车企均为专用车;其余18车企各选1车型。(参见图5)

从动力系统来看,本批选择的38辆商用车全部采用了永磁同步电机。从动力电池来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辆占新能源商用车的80%以上,其余车辆分别搭载三元锂电池、镍钴锰电池和钛酸锂电池的不到20%。

从续航里程来看,本批次入围的纯电动商用车中,符合2019年度国家补贴产品技术要求的37款纯电动汽车中,续航里程均在200公里以上,1车型甚至超过600公里,均为恒通客车的纯电动城市客车,续航里程高达622公里。

客车

2020年第三批推广目录中,11辆新能源客车入选,比2020年第二批减少28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18.03%。纯电动汽车中,新能源客车占10,均为城市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仅北汽福田1双层城市客车入围本批次;没有选择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的型号。

根据企业情况,本批目录共选择了9家企业的11车型,其中8家企业的10纯电动客车和1企业的1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其中,长安汽车和中兴智能各以两款车型夺得公交车数量冠军,均为纯电动汽车;其余7家车企各选1客车,其中除北汽福田的1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外,其余车企均为纯电动客车。

从动力电池的种类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客车领域仍然占据主流。在本批次推荐目录中,10纯电动公交车全部配备磷酸铁锂电池;1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配备钛酸锂电池。就动力系统而言,本批目录中选择的11新能源客车全部配备永磁同步电机。

对于非快充纯电动公交车,2019的补贴政策和技术要求其续驶里程不低于200公里(恒速法)。本批次选择的10纯电动公交车均可满足该标准。其中恒通客车CKZ6852HBEV的1纯电动城市客车续航里程高达622公里。同时,2019的补贴政策还提到,非快充纯电动客车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不低于135Wh/kg。本批次10辆纯电动公交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标。(参见图6和图7)

专用车辆/卡车

2020年第三批推广目录中,有25款新能源专用车和2款新能源货车入选,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40%以上,且均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仍未入选。其中,专用车入选车型较2020年第二批减少约55%,其主要产品仍为新能源环卫车和新能源物流车。

从企业来看,17家企业的25款专用车入选本批目录,其中郑州宇通重工以4款车型夺冠;其次是青岛CIMC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以三款位列第二;烟台海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东莞中汽宏远汽车有限公司、易拓各以两款入选车型并列第三;其余12家车企只有1款入选。同时,有两家公司的两款纯电动卡车入选本批目录,分别为长安汽车和吉利四川商用车的1纯电动卡车。

从动力电池的类型来看,与新能源客车的情况类似,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专用车领域也占据主流。在本批目录入选的25款专用车中,21款车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占新能源专用车超八成;其他四款车型配备三元锂电池和镍钴锰锂电池。此外,入选的两款新能源卡车分别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和锰酸镍钴锂电池。

就动力系统而言,本批入选的25辆纯电动专用车和2辆纯电动货车均搭载了永磁同步电机。(参见图8和图9)

注:以上数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由《汽车杂志》编辑。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