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指标股不死?

仔细研究,没有一个投资类别是不朽的,也没有一个投资类别是永远上升的。只是相比较而言,指数基金的寿命比大部分投资类别都要长,长期来看价格也是长期上涨的。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它于2005年发行。15年后的今天,从1000点涨到了近5000点。这不是稳中有升,而是大起大落。比如2008年,2012,2018,都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经过不断的波动才达到接近5000的峰值。

这主要是由指数基金本身的运作模式决定的。

一、由基金运作方式决定。

基金的基本逻辑是把老百姓分散的钱聚集到一起,然后基金经理再投资到自己看好的资产上。在这个大逻辑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把钱投给基金经理看好的资产”。基金经理看好的资产有哪些?只有基金经理知道这一点。

时代日新月异,推动时代发展的企业也是您的公司。什么资产好,可能每天都有不同的答案。换句话说,基金的基础资产是不断变化的。

理论上,基金经理肯定会投资市场上收益相对较好的资产。长期来看,基金净值应该是不断上升的。当然,这是排除了基金经理没有预料到的市场风险等一些不可控因素后的效果。

这也造成了基金净值长期向上,不断波动。

二是由指数基金的运作模式决定的。

指数基金天然具有基金的性质,在选股上也会不断变化。与普通基金相比,它唯一的区别就是跟随指数。决定指数的成份股会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变化。比如上证50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那么跟随该指数的指数基金也要根据成份股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的基金公司会有不同的指数基金,在选股的时候都选择同一只股票。没有区别吗?不是,每个基金经理投资股票的权重,买入的时间,仓位等。可能会影响指数基金的最终走势。判断一只指数基金好坏的标准是看它们与对应跟踪指数的偏离度,越小越好。

由于指数基金选择的是对应指数的优质成份股,所以理论上指数总会涨,指数基金总会涨。但由于基金经理的跟踪水平不同,会有比不上指数的时候,有波动是正常的。

总结:

理论上,指数基金确实是比较长寿的,其寿命与大盘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寿命是一致的。同时,由于它选择的股票都是比较优质的,可以控制指数变化,而且有优胜劣汰的机制,所以在业绩和股价表现上相对较好。所以指数基金是比较长寿的,向上波动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