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史上胡格诺派教徒的细节
公元1559年,中国有72个胡格诺教会,分别是新教和基督教长老会,以加尔文教为主。一年后,胡格诺教徒的人数已经增加到30万。同年,法国查理九世十岁即位,由王太后凯瑟琳摄政。她利用了当时法国贵族两派的不和(一派以东北部吉斯家族为首,依靠罗马天主教会的支持;以西南部和中部的波旁家族为首的一派信奉加尔文主义,并使他们互相制约以维护她的王权。1561年,她宣布停止迫害胡格诺派教徒,释放被捕的新教徒,使得新教徒数量大增,被称为“争取最好的”。胡格诺派因与法国传统旧宗教格格不入而受到宗教迫害,于是新旧宗教的信徒相互仇视,甚至在两大贵族的煽动下发展成武装对抗。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多,终于在1,65432年3月爆发了“湿婆大屠杀”。原因是吉斯公爵正经过希瓦镇,正好胡格诺教徒正在举行礼拜,双方发生冲突。吉斯公爵的武装追随者袭击了他们,造成200多人死伤。这就是与天主教会的胡格诺战争,历时三十余年,分三个阶段,打了十场仗。圣巴塞洛缪大屠杀发生在1572年,也称为圣巴塞洛缪节。据说那天巴黎所有的钟声同时响起,这其实是大屠杀的暗号。这一残暴行为持续了三天三夜,大屠杀仍在继续。原本局限在巴黎的暴行甚至蔓延到了其他城市。如此残酷的镇压胡格诺派教徒,是历史上最污秽残忍的罪行之一。不幸的是,它不仅没有结束内战,反而给内战带来了更多的冲击。这种斗争一直持续到查尔斯的下一任国王亨利三世时代,成为(三个亨利)之间的(三角冲突)。所谓三亨利是指中庸之王——亨利三世;天主教的领袖——吉斯的亨利;胡格诺派的领袖波旁王朝的亨利。后来,国王亨利三世下令谋杀吉斯的亨利。没想到吉斯的亨利被杀后,他自己也因为敌人的报复而遇刺身亡。因此,在1589年,唯一幸存的波旁王朝的亨利如期继位。但由于大部分法国人还是天主教徒,无法容忍胡格诺派的统治,所以亨利三世在1593年宣布自己是天主教徒,随后在1594年进入巴黎成为国王亨利四世。1598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序言中提到,他曾经是胡格诺派的领袖,但他皈依了罗马天主教。他皈依的目的是颁布南特敕令,允许新教徒享有礼拜和信仰自由,甚至赋予他们武装自卫的权利。所以胡格诺派把武装自卫队留在法国南部200多个城镇作为国王的敕令。法王亨利四世颁布的南特敕令,确实充满了宗教宽容的精神。传说亨利四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巴黎很值得做弥撒。不管这句话是真是假,现在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接受了他改变信仰的事实。不过当时还是有零星的战斗。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法国再次进入战争现场。很多法国人逃到邻国甚至新大陆避难,直到1628年,胡格诺派的根据地拉罗舍尔被攻占,这是最严重的一次零星战斗。1629年,胡格诺派在法国的政治影响力也瓦解了,但他们仍然以胡格诺派的形式存活了下来。总的来说,17世纪对于法国的胡格诺派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和平的时代。好景不长。17世纪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枫丹白露敕令,废除南特敕令,宣布新教为非法。于是,大约20万胡格诺派教徒大规模迁出,主要定居在英国、瑞士、荷兰、普鲁士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