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不增长是因为你不懂这些管理方法(一)

原计划3月份完成北大陈春花教授《管理的本质》的阅读和笔记,但由于经常出差、个人缺乏自律等原因,将12笔记推迟到五一假期完成。今天开始复习这本书,再次提炼整理其精华,并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实践。

五一期间没出门,但看了张艺谋的一部谍战电影《悬崖之上》,挺过瘾的,也挺感人的。

附上一些我之前去欣赏北京郊外美景的照片。

(一)、顾客价值

真正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主要原因不是公司的战略目标或经营管理流程,而是专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运营的第一个关键基本要素。所以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

1,企业只有一个岗位,就是客户岗位。

为什么企业做的很多努力都不能增强客户的购买欲,反而让客户离企业越来越远?根本原因是企业被自身的思维模式误导,过于强调自身的价值追求,而忽略了客户使用过程的价值。如果企业的行为导致顾客无法做出选择,那么顾客就不得不放弃选择。所以企业确实需要改变思维模式,与客户的思维模式保持一致。企业只有一个位置,就是客户的位置。

2.我们必须集中公司的精力,关注客户价值。

对于管理者来说,工作场所需要从公司的办公室转移到客户那里。管理者需要关注的不是内部人如何工作,而是客户在做什么;换句话说,管理者需要将他们的“工作重心”与“客户”重叠。

感知1。当管理型人才掌舵公司,不擅长管理,团队中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是绝对不可能有好的经营业绩的。

感知2。我们做教育应该向稻盛和夫先生学习。我们要走进客户,走到他们中间,这样才能随时捕捉到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帮助客户成长,才能真正体现一个教育公司的价值。

(二)成本,有竞争力的合理成本,是经营的第二个基本要素。

1.成本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

成本的能力是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基础,但不应该追求最低成本,因为没有最低成本,成本只能是合理的。在波特的竞争战略中,成本优势是指总成本领先,而不是最低成本,这是国内很多管理者的误解,认为成本越低,尤其是人工成本越好。

2.简化,简化,再简化

国内企业不缺管理,只是管理太复杂;不是制度建设不足,而是制度能力不足;不是员工执行不了,而是管理指令太多,执行不了。这些问题都源于企业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复杂的组织层级、复杂的薪酬体系、复杂的考核、负责任的分工、复杂的企业文化。

德鲁克先生说,管理是两件事,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3.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最接近行动的前线。

企业只有依靠员工和优秀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所有挑战。关于这一点,很多企业管理者需要很好的理解和执行,应该把优秀的人才放到一线,放到离一线最近的地方。

与客户接触最多、创造价值最直接的是一线员工。企业将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与所有客户连接起来,将会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明白,只有优秀的人在一线,企业才能获得最直接最快的优势,因为一线员工决定了公司的成本、质量和销量。

企业把末位淘汰放在一线员工身上是一种认知错误,末位淘汰应该在管理者之间。

(3)有效规模

1.规模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

2.企业经营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规模的本质意义是带来成本优势和市场影响力,而不是规模本身。

3.投入大量资源获得的规模不是有效规模;因为衡量规模效益的指标不是数量,而是人均投入产出,这是效率的概念。

4.对规模的误解是,规模增长是获得领导地位的根本途径。规模越大,利润越多。事实上,规模与利润的关系并不是完美的正相关关系。调查结果显示,70%赚钱的公司都不是规模最大的公司。

1.盈利能力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什么样的利润才是对人性的深切关怀?除了赚取利润,企业的业务还应该对社会做出贡献。首先要让其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让生存的自然环境更加美好。

3.成就大事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不要浪费时间重复别人的生活。释放员工的能量,依靠员工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成为* * *学问。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