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股票中的资产好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根据剥离是否属于公司的主观意志,可分为自愿剥离和非自愿剥离。其中,自愿剥离是指管理层主动发现剥离可以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剥离;非自愿剥离是在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被迫进行的剥离。比如公司通过并购扩大规模可能导致垄断,为避免政府反垄断法的起诉而撤资。剥离公司资产有几种方法:
向控股股东或母公司出售资产
这种剥离方式在国内上市公司中最为常见。其优点是交易达成,价格和支付方式灵活,出售的资产对自身不构成竞争威胁。也是上市公司控股集团内部调整资产最常用的手段。如果把优质资产剥离出去,对现有公司股价显然是利空的。如果剥离不良资产盘活资金,是个好消息。
向无关方出售资产
这种方式是指将公司的部分资产出售给公司控制之外的其他公司。这种交易往往对双方公司都有利,所以相对容易达成。通过剥离亏损业务、非主营业务和闲置资产,可以获得一定的经营性现金流,用于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对公司股票明显是利好。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是指将公司的一部分出售给一名经理或一组经理,也称为杠杆收购。管理人先投资成立新公司,然后以收购的资产为担保向银行或财务公司贷款,购买原公司分拆出来的资产。最后,管理人通过出售新公司的部分资产和生产经营收入来偿还贷款。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将来把优质资产拿出来独立上市。对现有公司股票不利。
员工持股计划
这里的员工持股计划是指公司向内部员工转让部分资产,成立新公司,实现资产剥离的计划。具体来说,首先成立一个空壳公司,然后由空壳公司设立员工持股计划(ESOP),再由空壳公司利用ESOP向金融机构借款,购买母公司剥离的资产,并负责运营。最后,空壳公司将其经营所得投入员工持股计划,用于偿还贷款。随着债务的减少,所有股份最终将由内部员工持有。员工持股计划最初是一种福利养老金计划,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收购、接管等重组活动中。这种剥离对股票的影响相对中性。
以上是几种不同的剥离方式以及对公司股票可能产生的影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