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6个,分别是:四川省生态功能保护效益评价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大气复合污染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移动源污染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工业废水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中心。已建成3个野外观测研究基地,正在建设1野外观测研究基地。今后将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观测网络。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现有实验场地约1500m2,包括500 m2分析测试实验室和100m2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实验室。未来将建设20000m2科研实验楼和实验室车间,为项目的正常开展和建成提供场地保障。此外,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实验室已配备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便携式氨氮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便携式TOC分析仪、便携式COD测定仪、溶解氧分析仪、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烟气分析仪、单组分气体分析仪等分析设备70余台套,总价值400余万元。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培养了一批环境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方法先进。取得了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级证书、全国工程咨询一级证书、国家专项工程设计证书等资质,是省环保科技中心和人才中心。近年来取得科技成果100多项,其中50多项获得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或进展)奖,包括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特等奖,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9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2011还获得了“十一五”环保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务实地开展环境科学领域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瑞典、美国、挪威、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在水环境管理、固体废物处置、恶臭污染防治、污泥处理、清洁生产、环境管理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了相关的环保产业。此外,还与瑞典、日本、德国、荷兰、新西兰在节能减碳、水污染化合物分析、生态工业园、生态规划建设、沿海海洋生态等领域开展了合作。2012年,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华能德美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成都山地所等22家单位成立“四川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推动环保产业关键、* *和重大前沿技术研发,加快成果转化,推广新技术,提升四川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支撑引领。提高环保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四川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四川省环科院将继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营经验,不断整合相关资源,使科研平台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参观实验室或开展合作研究,规划建设四川省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