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国荃被称为“铁桶将军”?

曾国藩一等易侯勇

湘军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朝正规军无法抵抗,只好动用地方武装。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就在此时发展起来了。

太平天国起义

咸丰二年,曾国藩奉命帮助湖南大臣,并把和他最小的弟弟曾带了出来。曾国荃是大哥阵营中的高级军官,帮助处理军事事务。曾国荃很有军事头脑。他给曾国藩很多军事建议,大部分都被采纳了。

铁桶将军曾国荃

后来,在做了一年的军事助手后,曾国荃被派去领导军队作战。这时,他的带兵天赋开始显现。咸丰六年十月入赣,十一月收复安福县,屡败太平军。咸丰七年九月,丧中重返战场。后来又领兵陆续收复峡江、吉水、太和、龙泉、万安等县。咸丰八年八月,攻占吉安府,随后奉大哥之命,先后收复景德镇、浮梁。此时,曾国荃和胡林翼制定了恢复安徽的计划,曾国荃承受了最沉重的负担——围攻安徽省会安庆。安庆守将刘苍麟、叶是极为忠诚勇敢的太平战士。曾国荃遇到了出道以来最强的对手。他的策略是,把安庆城外修建的堡垒全部清除,然后挖深沟,把安庆围起来,在里面埋炸药,把城墙炸掉,冲进去。

冲锋并粉碎敌人的阵地

因为安庆之围的蛮力,曾国荃被称为“曾铁通”,一只鸟都飞不出去,也就无法逃脱。从此,铁通的名声传遍了全世界。

元年四月,曾国荃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带着他的吉祥营两万多人,攻占了太平军的老巢南靖。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天大的笑话。南京的城墙高大雄伟,绵延数十里。区区两万人攻占南京简直是痴人说梦。就连最欣赏和支持他的大哥曾国藩也不看好。他给他写信,告诉他不要冲动,要向他学习。没人能阻止曾国荃的固执,于是他真的撤兵在南京雨花台外扎营。他没有立即进攻这座城市,而是试图挖掘战壕,建造城墙和堡垒。刚筑好工事,火枪大炮,太平军就来杀,把曾国藩吓出一身冷汗,纷纷写信把曾国荃招回来。曾国荃拒绝了,但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向曾国荃增兵,最多时可达5万人,但围困南京的军队仍显得过于薄弱。

驻扎更多的军队

太平军多次进攻曾国荃大营未果,开始增兵。最残忍的事发生在同治元年八月至九月间。先是忠君李秀成率领三十万大军,东起方山,西至板桥,百余营,虎视眈眈,企图吞并曾国荃的队伍。曾国藩不眠不休,立即命令老九撤军。老九坚持不撤,身先士卒,亲自在前线指挥。炮弹击中了他的左脸,鲜血淋漓。他依然站在最前面,最高统帅勇猛,不怕死。哪个士卒敢退?就这样持续了半个月,李秀成终于不攻自破了。

然而,太平军发起猛攻,战争并没有结束。九月初,李秀成的堂弟石王李世贤从浙江调兵来援李秀成。两军自称八十万,再次包围吉祥营。太平军前锋离湘军军营只有60米远。太平军和湘军天天激战,炮火日夜不停,打了大大小小无数仗。最后吉字营逼太平军撤退。

太平军增加兵力

战争持续了46天,太平军阵亡5万多人,吉字营阵亡5000多人。项自建军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旷日持久的战争,郭嵩焘称之为“古今激战”。他说,没有一场战争能超越这场激烈的战斗。经过这一场激战,吉字营在天京外站稳了脚跟。

与敌人硬碰硬

然后曾国荃继续挖深沟,挖长壕,挖地道,埋炸药,用当年打安庆的老办法炸城墙。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凭一己之力,炸开了紧急出口旁的缺口,率吉字营攻占南京,得天下第一。

获得一等奖

湘军不是正规军,属于地方武装,所以兵员、武器、费用都要自己准备。武器和费用说起来容易,就是补充兵力很难。湖南这么大,人力补充有限,经不起大规模伤亡。因此,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不得不制定一个“硬营钝战”的战略方阵,通过反客为主的方式,有效地杀伤敌人,减少己方损失。而则完全贯彻了项“硬营、钝战”的战略方针,以围攻敌人为重点,最终获得了“铁桶将军”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