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扩张和亏损的同时,苏宁门店还在继续烧钱。
文字:董志军
编号:BMR2004
苏宁小店的“烧钱”还在继续。
5月18日,Suning.cn(002024。SZ)公告称,为促进苏宁小店未来战略的实现,苏宁智慧生活股东将协商增资,发行普通股4.5亿股。加上去年10月份的增资纪录,苏宁智慧生活的认购总价将增至7.5亿美元。
不久前的4月29日,Suning.cn发布了2019第一季度报告。在此期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Suning.cn第一季度亏损9.9亿元。
处于投资期的苏宁小店在开店增资的同时能否盈利,何时盈利,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近日“新零售”进入“深水期”:盒马鲜生被曝关店,永辉超级物种开始“变形”,无人便利店早已是一地鸡毛...狂潮之后的新零售真的能解决传统门店的问题吗,什么样的新零售才是可行之道?这些都给行业带来了反思。
苏宁小店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截至2019年3月底,Suning.cn共有自营店和加盟店12329家,一季度新开1501家。苏宁小店是一家怎样的“小店”?如何扭转亏损问题?肆意扩张的信心在哪里?
什么是小店?
2017年,苏宁启动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打造“两大两小多专”产品家族。“两大”是指苏宁广场+Suning.cn广场;“两少”是指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店,“多专”是指Suning.cn云店、苏宁极致、苏鲜生、苏宁红孩子、苏宁影城、苏宁体育、苏宁汽车超市等
苏宁方面表示,门店的位置是苏宁整个智慧零售生态圈的流量入口。依托线下实体店和线上app,苏小团和苏宁在Suning.cn主站上推客推广商品,有限的苏宁小店与无限的场景联动。同时,通过苏宁小店的实体店,可以承载和落地苏宁智慧零售的产业生态资源,比如苏宁的物流、金融、帮客等多元化业务。苏宁小店搭建了O2O运营平台,线上SKU丰富线下场景,线下流量反哺线上。
2018年,苏宁零售集团副总裁边农在苏宁易购快消战略布局发布会上宣布了“三年开店5000家”的目标。到2019,18年3月,苏宁小店第5000家门店落地成都,仅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三年计划,覆盖71城市,25000个社区,7500万用户。
“可见苏宁小店在整个苏宁体系中的战略地位。”独立零售观察人士、新零售频道创始人王晓峰指出,在房地产调控的压力下,家电行业进入调速期,每天几百款产品,对于完善苏宁基因、再造新增长点意义重大。
“苏宁门店的选择既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这意味着苏宁的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和很多配套部门也需要同时服务线上和线下的业务,经营压力不小。”零售行业专家、《新零售内参》创始人云洋子指出。这显然对苏宁的供应链和运营服务质量造成了压力。
苏宁描述了门店的发展图景,称苏宁门店的选址不仅关注人流量,更关注人流量的质量,会根据具体的门店类型选择合适的位置,尤其是社区、CBD等区域的人流量聚集点。苏宁小店还将利用“金矿”等大数据工具,针对不同地点、不同用户群体,选择符合用户需求的SKU,实现“千店千面”。目前苏宁有三类门店:社区店、CBD店、大型客运店(如企业园区、医院、学校、地铁站等。),分别承担社区“日常生活及配套服务”功能、CBD精准人群惯性消费功能和大型客运门店差异化产品服务功能。
目前苏宁小店面积以100 ~ 200 m2为主,以“生鲜+日用”高频消费为主品类,本地生活服务为辅,10分钟内到店,半小时送达的服务组合。此外,苏宁小店的服务也一直在不断拓展,除了苏宁邮局、苏宁帮客、苏宁金融等热门服务也接入了小店。
苏宁表示,除收购的迪亚天天和Xi国安国安便利店正在或已经装修外,苏宁门店均为自有。在现有的5000多家苏宁门店中,一二线城市是布局的重要区域,尤其是北上广深南方,单个城市的布局密度更大。
据苏宁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苏宁来说,苏宁门店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加强快消供应链的整合建设,打造“智慧快消”生态,长远来看可以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全品类、全客户、全渠道零售属性;另一方面,作为苏宁智慧零售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苏宁小店肩负着苏宁生态圈线下流量入口的角色,将各类商品和服务链接在线上,苏宁小店也成为苏宁线下获客的重要渠道。
云洋子认为,“苏宁小店与其说是便利店,其实更像是一家大型综合购物超市。不像传统便利店,它的主要营销战场是成千上万的社区,它更像一个社区店。”
但王晓峰指出,“苏宁小店相比京东还是太保守了。COM的回家和盒马鲜生。单从便利店来看,优势确实不明显,东西少,价格高,一般产品价格比市场价高20%左右。”
消费者对小店的需求首先是什么?是价格、便利、服务还是金融?如果主业是产品,产品缺乏竞争力会不会成为链条锁中的关键一环?
苏宁小店整体定位模糊。
定位模糊
零售的本质是连接消费者与商品和服务。社区作为连接人与人的基本单元,是零售中最不可或缺的场景。目前中国有几十万多个社区,背后是几亿消费者。社区无疑是零售最大最场景化的流量入口。
“苏宁小店作为便利店的整体定位比较模糊。盒马鲜生从生鲜做起,苏宁小店也做生鲜。其次是供应链差,不仅体现在货源充足,还不能及时换货。”王晓峰强调,但是现在苏宁已经把这个做成了战略。对于苏宁来说,他们正在下一盘大棋。至于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速途研究院原院长丁道师指出,从渠道上看,新兴的社区电商是为社区而生的,其采购、运输、头部配送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针对性。苏宁有传统的内生零售渠道。虽然制度相对完善,但针对性较差,短期内效率上没有优势。
其次,在品类上,新兴电商平台“按一堆人买一堆货”的模式简单有效,而苏宁电商平台有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苏宁的品类优势更接近传统零售商品,社区团购属性不强。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社交属性。新兴的社区团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社区负责人,承担着社区电商买卖双方的桥梁作用。虽然新兴的社区电商特别喜欢他们的负责人是小区门口的小店主。但这些竞争的掌门人和自然走上掌门人岗位的苏宁店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有更强的第三方属性和社会信任关系的原始优势,而苏宁没有。
“社区电商是基于最后一公里的社交关系和社区网络的零售模式,具有很强的社交和人群特征。苏宁在最后一公里有海量的小店优势,方便团长召集和商品前置,还有供应链和优势。这些基础设施优势为苏宁的社区电商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云洋子说,但是社区电商有很强的社交属性,适合围绕第三方头部发展。苏宁小店与总公司的零售关系,类似于甲方乙方,社交属性不强,不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
“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生鲜食品供应链。目前苏宁小店的对手有永辉的超级物种、永辉生活、天天鲜等。目前还没有看到苏宁门店的效率和效益,现在只看到速度和门店数量。”王晓峰补充道。
“苏宁小店亏大了。”零售电商智库、安百里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苏宁易购存在四大隐忧:1,自营品类销售增长严重依赖天猫开设的Suning.cn店;2.一部分利润来自出售阿里股份;3.独立营销、运营和技术能力被削弱;4.缺乏清晰的战略和创新模式。
如何盈利
苏宁小店的亏损还在扩大。
2018年中财报显示,苏宁当期共有小店732家,其中新开门店709家。照这样下去,7月底门店数量应该在800家左右。因为小店大多位于一线城市,开新店的一次性投入占比巨大。
“便利店开店就得‘支持’。早期,门店的营收开始较低,但随着时间的进步,运营能力稳步提升。前7个月门店营收还少,但扣除门店折旧(五年以上)、员工培训和营销费用,亏损也不是不能接受。”云洋子指出,对小店的评价不应该以发展初期的盈亏表现为标准,而应该着眼于中长期。
2018年报中,小家电及其他产品(包括美妆、家居食品及其他日用品)收入增长68.46%,是所有业务线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本期该品类毛利率为19.45%,在所有产品线中仅次于冰箱洗衣机19.92%的毛利率。
2018年,苏宁小店新开门店4000家,增速惊人。很明显,苏宁小店目前在新零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苏宁重启线下扩张战略,不仅加强了与商业地产的合作,还收缩了大润发的家电区域。以日常购物为主的苏宁小店,当年就拿到了4000多家新店。
苏宁方面表示,苏宁小店目前仍处于培育期,在供应链建设、人才储备、门店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前期投入。目前,苏宁小店双线销售稳步增长,供应链效率和经营效率随着规模优势的确立而不断提升。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前置仓和社区团业务的快速发展,苏宁门店线上订单量快速增长,O2O深度融合的运营模式逐步建立。
“苏宁小店的目标不仅仅是盈利。”丁道师指出,盈利问题不是首先考虑的,更多的是探索新的购物模式。智慧零售依托于线下,转型后会比传统线下门店有更好的效益。
“有了这4.5亿的供血,苏宁小店的发展速度会更快。”王晓峰表示,苏宁小店是苏宁非常重要的部署,但显然也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苏宁小店的盈利压力也随之而来。
王晓峰指出,现金流的问题依然存在,即使苏宁将其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剥离出来。一年的到期周期,现在小店的现金流压力不会快速增加。考虑到5000家门店的目标已经完成,新开门店的现金流压力有所减缓。
“对于苏宁这样的电商来说,今年压力会更大。”庄帅强调,目前阿里的盒马鲜生已经开始关店,苏宁未来也可能面临关店压力。
云洋子分析,首先,房租对于便利店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新零售是最近两年才兴起的。要成为优秀的引流入口,需要选择优秀的门店,但租金势必会进一步抬高;其次,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再次,与国内现有的外资便利店品牌竞争,如7-11。北京有200多家门店,上海有100家门店,且大部分集中在CBD。行业之间一直存在竞争。各行各业都有竞争。从过去的线下运营模式到现在的新零售,这无疑是一个突破。
丁道师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解决社区的最后一公里是贴近消费者的一种方式。只有抓住消费者的消费思维和真实需求,才是新零售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