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的老板是谁?
李从小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得经济学学位后,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MBA学位。在他成为总裁之前,他在三星工作了21年。1987,45岁的李健熙接过了公司的权杖。
李萍萍沉默寡言,表情很少变化,但他的工作风格相当强硬。一旦开口,就直奔问题的核心。他主持的会议经常持续几个小时,没有间断,所以工作人员养成了开会前去洗手间的习惯。1993年,李健熙发起了影响三星命运的“新管理”运动。他连续9个小时对管理人员大喊大叫,痛击三星的顽疾,提出了以质量管理和求变为核心的理念,彻底改变了当时盛行的“以量为核心”的观念。三星的腾飞从这里开始。如果抛开矛盾的外在形象,深入探究,一切就都清楚了:李健熙的改革思想是在发展初期就感知危机,以打造产品质量为核心,为企业注入活力,从技术成功中获得商业成功。
1993期间发生了几件事,至今仍被韩国商界津津乐道。那年年初,在美国洛杉矶,李健熙带领三星多名高层管理人员参观当地百货商店。那时候三星的产品很便宜,但总是放在店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无人问津。虽然索尼等世界知名产品比三星产品贵很多,但买家趋之若鹜。当时,李健熙给每个经理1,000美元,让他们购买和使用当时最流行的电子产品,并逐一与三星的产品进行对比。国际市场将三星的产品视为二流货,这无疑给了三星领导层强大的刺激。美国之行结束后,李健熙立即决定对三星进行彻底的变革。
李健熙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准明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此,他在“新管理”理念中,特别强调以质量管理和求变为核心,彻底改变了当时盛行的“以数量为中心”的思想。是64岁的李健熙提出了整整一代韩国电子产品重视质量的理念。
学管理的李健熙总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在核心层面,三星的成功是技术的成功,是工程师打造的企业的成功。扎根技术管理不仅是他一直倡导的,也是他担任董事长以来一直坚持的。他认为,作为一个运营者,光关注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关注“根植技术管理”理念的实际操作。换句话说,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技术,还要懂管理,这样才能根植于技术管理的理念。
李健熙的名言“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会变”也在业内流传。改变是从改变上下班的工作时间开始的,把原来的朝九晚五改为朝七晚四,20万员工将提前两个小时上班,影响很大。他认为这是唤醒沉睡的三星的一剂猛药,是改革的信号弹。这样,改革就不是关系到一部分人,而是关系到每一个员工,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烙印:改革开始了。结果这个措施得到了三星人的认可。工作后,他们错过了交通拥堵的高峰期,工作后,他们可以花很长时间学习外语和培训。很多人利用这段时间学习英语,为三星日后拓展海外市场打下基础。
在三星的李健熙会长看来,不成为一流企业很难生存,但发展成为一流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恢复人性的美好和道德。不恢复道德,不拯救人类的美,将一事无成。这是李健熙的信念。三星要想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所有员工都要成为具有人性美和道德的人,注重礼仪规范,否则三星永远摆脱不了二三流的水平。
李健熙的语录:
654.38+0.5万部手机全部召回,所有费用由我们承担。从现在起,我们不再生产这种产品了。
当危机来临时,我们不仅要把危机当成提升自己的机会,还要通过危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要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就要勇于改变一切,除了老婆儿子。"
三星能有今天,我觉得是因为它的技术。虽然在今天,我们和世界一流的企业一起开发技术和营销,但早期连花钱买技术都不容易,更别说技术指导了。另外,当时的韩国操作人员一直认为技术人员只是手艺人,不太重视,所以我不得不站出来,一点一点真诚地询问日本或美国的技术人员,就像客户一样。好在我从小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刨根问底,所以一直期待听到新的技术,听到好的技术。只要有时间,我就去先进国家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然后教给我们的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