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哪个品牌的广告语?还有哪些广告词是有意义的,有智慧的?

南非德比尔斯珠宝公司

德比尔斯,钻石价格操纵的掠夺者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钻石价格被人为抬高,根本不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玩弄钻石价格的自然是德比尔斯这样的垄断者。自1888成立以来,戴比尔斯已经成为钻石的代名词。戴比尔斯还对钻石进行评估,并将世界上大部分未切割的钻石出售给钻石切割中心,该中心对这些钻石进行切割和研磨,以便将其用于珠宝。德比尔斯是全球钻石开采行业的领导者,经营着65,438+09座钻石矿,生产的钻石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从这些矿场开采的钻石和从其他渠道获得的钻石都由德比尔斯设在伦敦的中央营销机构出售。

事实上,美国司法部曾经起诉德比尔斯垄断,现在该公司高层普遍不敢踏上美国土地,否则他们可能会在机场收到法院的传票。不可否认,德比尔斯公司确实通过控制钻石的供应来控制钻石的市场价格。德比尔斯只承诺125珠宝切割公司直接从他们那里购买毛坯钻石。这125钻石切工公司都是德比尔斯中心的客户,业内人士称之为“德比尔斯125”。戴比尔斯的中央营销机构每年都会举办10钻石鉴赏活动,向客户销售未切割的毛坯钻石,同时戴比尔斯的中央营销机构也经常与全球各大钻石切割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售价完全由单方面决定。戴比尔斯一起卖钻石。不同大小和质量的钻石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上面贴着价格标签。“德比尔斯125”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他们只能决定买还是不买。只有单颗钻石重量在10.8克拉以上,议价空间才非常小。德比尔斯公司这样做实际上从源头上控制了钻石的价格。

以前有一些小公司试图出售自己的毛坯钻石,却遭到了德比尔斯的疯狂报复。报复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戴比尔斯要求其中央营销机构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钻石储备,钻石价格就会暴跌,小公司根本打不起这样的价格战。但现在,钻石矿商正逐渐与德比尔斯展开竞争。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非洲、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开采钻石,生意日益兴隆。Cabin Kiel在安哥拉购买的所有钻石都卖给了一位30年前开始做生意的以色列钻石大亨。现在,这家钻石交易商已将戴比尔斯完全排除在安哥拉之外,并开始威胁戴比尔斯对俄罗斯矿业的传统控制。为了夺回绝对垄断地位,德比尔斯开始玩放大交易量的把戏。在1999和2000年期间,德比尔斯突然向市场推出了价值50亿美元的钻石库存,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但并未完全崩盘,这证实了供求关系仍能制约钻石价格。与此同时,德比尔斯的竞争对手也逐渐成长起来。德比尔斯自己尝到了任意操纵价格的苦果。2000年,公司面临原石供应不足的问题,不得不启动应急储备。

全球关注“血钻”

钻石在很多时候都与鲜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早在古代,印度南部的部落首领就为争夺那里的钻石矿所有权,发动了印度早期最惨烈的内战。最著名的钻石战争是1970年至1980年的黎巴嫩内战,由黎巴嫩商人和塞拉利昂的钻石走私者秘密资助。上世纪90年代,安哥拉的内乱还是钻石引起的。安哥拉钻石大亨若纳斯·萨文比为了夺取该国钻石产区,组建了自己的军队与政府作战。若纳斯·萨文比于1992年与政府达成停火协议。在接下来的七年里,他雇佣了超过65438+万的半奴隶挖掘者为他工作。七年间开采的钻石总价值约为40亿美元。还有一些非洲叛军通过发动内战的血腥手段对钻石产区进行掠夺,非法开采和销售未经加工或只是简单切割和仅部分抛光的毛坯钻石,以筹集军费。从他们手里进入市场的钻石被称为“血钻”。目前,国际社会推出了禁止血钻进入市场的“金伯利进程毛坯钻石国际认证计划”,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9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实施。根据这一制度,出口商必须为出口的毛坯钻石或半成品钻石签发官方证书,表明钻石的价值、数量、重量和等级。进口商只有在核实出口国的官方证明无误后才能允许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