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轨道交通“超级大脑”利用科创板创新优势。
在他看来,交控科技作为首家登陆科技创新板的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收获颇丰。科技创新板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良好融资渠道的同时,也在努力创新,带动企业创新,保持企业的科技属性。
创新应该是可持续的。
据了解,交管科技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和积累,掌握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精细化设计、高可靠性全天候列车自动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
“解决轨道交通行业的‘卡脖子’问题,不能靠一蹴而就。企业必须保持实力,进行长期投资和自主研发。”高春海表示,登陆科创板为公司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直接带动了公司的产品迭代。
据悉,目前,交通控制技术已先后突破第三代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系统)和第四代自动运行系统(FAO)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技术垄断。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五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VBTC系统)可与国际巨头抗衡。该系统正在北京、香港等地进行测试,已获授权在北京地铁11号线进行试运营。
同时,通信控制技术第六代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的几项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商业化路径已经非常清晰。
同时,高春海表示,科技创新板在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动力的过程中,也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和带动企业沉淀下来,花五年甚至八年的时间专攻核心技术,做出真正服务于社会的有价值的产品。
来自系统提供商
给运营服务提供商
据悉,交管科技是国家发改委认定的“轨道交通运营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承担单位,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从R&D成果转化的实际案例来看,通信控制技术在开发新产品、推动现有产品升级的同时,实现了5G、北斗定位、多传感器融合、复杂场景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
在他看来,科技型企业不能忽视对自身技术和产品价值的挖掘,企业的技术创新最终还是要着眼于为合作伙伴、用户和社会带来价值。
得益于此,截至2021年底,中旅已承担了北京、成都、深圳、重庆、天津、宁波、杭州、贵阳、Xi安、郑州、洛阳、济南等29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建设。
做轨道交通的“超级大脑”。
近年来,受益于“新基建”投资的火热背景,轨道交通基建项目也成为地方政府的重点投资领域。“交通强国”愿景的提出,使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明朗。
根据“十四五”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市场需求将处于高位,既有新建项目,也有大量的线路改造需求。
“我一直认为轨道交通行业是一座金矿,值得沉下去挖掘。未来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必须围绕轨道交通的通道展开。”谈及未来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高春海表示,公司将专注于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力争做这个细分领域的“超级大脑”。与此同时,交管科技也在思考如何通过智能通道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
在高春海看来,未来的轨道交通行业必然会向智能化方向演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信息技术与轨道交通服务的深度融合,推进轨道交通信息化、开发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市轨道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交通控制技术开发的第六代自主虚拟编组系统(AVCOS)为例。这种控制系统可以在高峰时段连接,以满足大流量乘客的需求,提高整体能力。高峰期可以将长编组改为短编组,节能高效。
“未来十年,我们还将努力做出第七代甚至第八代,这是未来交通控制技术明确的发展方向。”高春海认为,轨道交通行业沿着智能化方向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在推动智能化的过程中,也需要思考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和社会。
此外,面对国际竞争,高春海也是信心满满。目前,交通控制技术实现了从技术、设备到标准的全面“走出去”。
2021 11 10月,越南河内“纪灵-河东”轻轨正式交付运营,搭载交通控制技术互联互通CBTC系统(I-CBTC)。这一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