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良田建设工程”的初步实践和总体思路

0简介

开展“万公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是国土资源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共赢的具体举措,是地方政府缓解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镇江市局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市积极开展“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将此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良田建设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良田建设工程”建设。

1我市“万公顷良田”建设进展

句容是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截至2008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208万亩,其中耕地91.5万亩,未利用地5.3万亩。总户籍人口达到57.8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58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上级有关部署,结合句容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句容市严格遵循“万公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相关政策要求。在“不减少耕地面积、不增加建设用地、不损害农民利益、不违反国土资源法规”的前提下,按照有效集聚农村“四大资源”要素的目标,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首先,项目区域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根据市政府部署,全市各镇开展了“良田建设工程”选址工作,认真进行了前期调查,编制了初步方案,* * *选定13地块作为备选区域,涉及12个镇(景区管委会),总面积117000亩。根据政策要求,重点考虑五个因素:①农民意愿;②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战斗力;(三)是否符合相关规划;④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土地流转的可行性;⑤新增耕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等用地指标。在对各备选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区位因素、农业产业化基础、土地流转和农民再就业、挂钩指标等方面进行充分比较后,最终确定后白镇王庄为项目启动区。后白镇王庄项目区位于104国道东侧,国家4A风景名胜区茅山的西麓。项目区总面积15099.7亩,涉及1240户,人口3554人,农村建设用地1208亩(其中农村居民点1160.3亩,工矿用地47.7亩),可增加耕地477.2亩。项目区周边形成了花木草坪、时令水果、畜牧养殖、优质稻麦种植四大区域板块,吸引了上海宏达、上海荣盛等农业投资公司落户,提前流转土地5500亩。土地流转前景好,农业产业化基础好,有利于发展规模化农业和设施农业,农民再就业渠道比较广。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是句容市乡村旅游的重点区域。通过农户入户意愿调查,对项目实施的总体认可率在75%以上,项目实施非常可行。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规划方案的编制和申报工作。安置区规划已进入设计阶段。

2句容市“良田建设工程”困难重重

根据句容市的实际情况,建设“万公顷良田建设工程”具有现实必然性、操作可行性和客观合理性,对于“有效集聚潜力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良田建设工程”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矛盾。

(1)我有疑虑。由于“良田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新事物,一些人对它的了解还不够。群众一方面支持,一方面因为一开始对政策不了解,担心安置和保障不到位。

(2)拆迁安置工作量大。“良田建设工程”涉及村庄拆迁安置,拆迁工作量大,情况复杂。

(3)土地流转困难。句容市属于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模式、收益分配等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4)筹资困难。“良田建设工程”建设所需资金量大,地方财力不够。

3 .句容市“良田建设工程”总体思路和措施。

(1)努力提高认识。首先要统一对“良田建设工程”的认识。良田建设工程是促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具体措施。它是解决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问题,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沃土建设的关键不仅是领导的重视,更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句容市专门成立了“良田建设工程”推进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导协调“良田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室四组,将“万公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任务逐项分解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部门、到人。其次,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良田建设工程”的意义及其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宣传拆迁安置后不再安排宅基地,宣传以公寓为主的拆迁安置政策,宣传确保农民住房水平不降低的原则,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在本地或国外宣传“良田建设工程”的典型经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2)在筹集资金方面有新的动作。“良田建设工程”范围广、数量大,融资投入是其有序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句容市针对当地实际,提出了资金筹措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资金筹措方案,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挂钩项目资金、本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国家和省市投入资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①采用挂钩周转指标,在充分满足农民安置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前期以句容市城投公司为运营主体,以新建储备土地的富余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抵押,向财政部门筹集资金,解决项目启动资金困难。后期要对新建储备土地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布局,适时出让土地,充分发挥新建储备土地的经济价值。②全部资金通过整合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增加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发展重点资金地方留成部分、市级安排的农林水利配套和新农村建设资金等方式用于项目。③在土地复垦、现代农业经营和农民安置区建设过程中,探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大力吸纳各类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监管的良好机制。

(3)想方设法维护农民权益。“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必须遵循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的基本原则。(1)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明确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土地产权明晰是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的根本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区位、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要落实到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全面细致的普查。对普查数据实行建档管理,作为土地流转的依据,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2)以土地流转为保障,强化乡镇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促进农民增收。土地开发复垦与农业规模化经营、观光农业相结合,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依托镇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实行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发展花木、时令水果,有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快速推动产业发展。对于不愿意流转项目区土地的农民个人,可以采取土地置换等措施解决,促进项目区土地集中连片流转。(3)以农民意愿为目标,使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不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让农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公示拆迁安置和土地流转政策、申报项目、待实施项目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制定并公布科学合理的拆迁补偿标准和办法,让利于农民,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计划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给每个农民一块口粮田,以确保农民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在安置过程中,我们会给村集体一定的操作空间,保证村集体有固定的收入用于公共支出。在拆迁安置过程中,给予保障房政策,保证投资少,让农民将来能上市。同时,制定和建立相应的矛盾协调办法和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在积极探索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政策的同时,在享受城乡低保、义务教育、就业扶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农民在城镇生活的积极性。

(4)抓项目实施。“良田建设工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领域,需要各部门加强协调、密切沟通。(1)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工作难度,根据“万公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建设任务,确定后白镇政府为这一万公顷良田工程的实施主体,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以便及时开展工作。(2)根据“良田建设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对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定岗、定岗、定责,加强了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定期召开“良田建设工程”专题会议,汇报各项工程建设进展,明确下一步建设任务,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监督各阶段建设任务的落实。要把拟立项与干部职责结合起来,明确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签订责任书。(3)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好规划、可行性调查研究、项目筛选论证、工程设计和实施方案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主动、早实施、早受益。(4)对于拟实施的项目,应组织各相关业务部门对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按照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竞争性原则,对项目进行反复调查、论证和认真筛选,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要建项目,把项目变成项目,发挥项目的效益,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5)在指标平衡中注重监督。“良田建设工程”试点要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形成集中连片、基础设施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实现耕地集中、居住集聚、土地集约利用、效益明显的目标。因此,指标平衡是衡量“良田建设工程”成败的关键。要提高基层土地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做到土地统计台账数据准确,内业资料齐全完整,确保老拆迁区复垦新增耕地保质保量,确保指标回报。严防监管不到位,导致周转指标不能按期归还,突破计划范围和规模。

“良田建设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强、覆盖面广、矛盾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稳步实施、扎实推进。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严格按照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灵活应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程,努力实现农用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中,真正使之成为一项惠民生的德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