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巨头裁员3万人,砍掉传统内燃机。中国市场成为重要的一张牌?

【汽车之家?行业】?从2020年春天开始持续的疫情打乱了全球汽车行业的节奏。“这是过去70年来最大、最严重的危机。”大陆集团首席执行官埃尔马?德根哈特毫不掩饰公司正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大陆集团原计划拆分动力总成部门并于2020年独立上市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尽管如此,中国市场的复苏给了外资企业足够的信心。对于大陆集团来说,一方面将深化改革,全球裁员规模将扩大至3万人;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不会受到影响,投资计划会增加。9月8日,威派科技在天津举行亚太R&D中心奠基仪式。这家“初创”企业正以一个全新的名字在中国市场留下深刻印象。

■分裂的、更灵活的组织结构

电气化、智能化等新兴趋势,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躁动和焦虑。威派科技是大陆集团原动力总成事业部的新品牌名称,自2065438+2009年4月开始独立运营。

虽然威派科技原定2020年上市的计划因疫情推迟,但这并不影响大陆集团将其独立拆分的决心。威派科技中国区总裁顾瑞华表示:“上市计划将从2021开始,在市场合适的前提下再次实施。”

大陆集团预测,电气化的趋势将以不同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因此,大陆集团更侧重于结构和组织模式,抓住这一不可错过的历史性机遇成为许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知识。

事实上,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拆分上市,威派科技并不是个例。2016年,江森自控将汽车座椅和内饰业务拆分并独立上市,命名为Andoto2017年,德尔福拆分为安博福和德尔福科技,两者均独立上市。安博福致力于安全系统、自动驾驶车载软件等新技术,德尔福科技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业务;2018年,奥托立夫电子事业部分拆独立上市,新公司威宁格专注于主动安全和智能驾驶。至于出售霍尼韦尔的涡轮增压器部门,出售哈曼和马瑞利在本质上类似于“拆分”。

从这些拆分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 * *本质。许多企业将电气化或智能化等领域需要大量投资的业务拆分出来,独立上市。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为子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资源和对接渠道,从而获得更大的探索空间。此外,拆分成独立的子公司也有助于管理,减少公司规模过大造成的人浮于事。

昨天的组织和资本结构设计不一定适应今天的发展要求。“现在,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供应商,我们可以更快地响应客户的需求。”顾瑞华说道。

威派科技中国区总裁顾瑞华。

■电气化,逐步退出传统燃料业务。

对于威派科技来说,它的战略很明确——电气化。公司将在两大方向进行调整:一是2030年后,市场前景有限的产品不再列为公司核心业务;第二,公司将逐步并最终完全退出喷油零部件业务。

威派科技这个品牌虽然诞生不久,但是有着25年的技术储备。在其产品组合中,几乎三分之二的业务与电子产品有关,包括48伏技术和适用于混合动力至纯电动系统的关键部件。据悉,哭泣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累计获得53亿欧元的电气化订单。

此外,威派科技在中国拥有长春、天津、芜湖三大工厂,并在中国设立了六个R&D基地。新建的R&D中心预计于2021年建成,将成为威派科技混合动力和电气化动力总成技术的R&D基地,满足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

“R&D投资的具体金额并不取决于传统部分的投资比例。只要有相应的机会,我们就会加大投入。目前的人员配备计划是,未来三年R&D人员将达到400人,其中60%是软件人才。”维维科技新能源技术事业部天津负责人李治文说。

据介绍,新R&D中心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包括系统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软件工程和测试工程。在威派科技看来,纯柴油和纯汽油动力汽车市场份额的收缩将成为定局,没有办法以任何形式重振内燃机市场,但混合动力技术仍将长期成为主流。

事实上,麦肯锡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不同市场对电气化的看法不同:

就美国市场而言,电动化的发展主要由环保意识强的消费者推动,增长曲线可能相对平缓;欧洲市场的情况有所不同。48V技术有望成为“受欢迎的混合动力”,主要是因为它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性价比高。

在中国,除了大量搭载48V混合动力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份额也将增加。预计到2025年,中国所有新上市的汽车中,约有25%将是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威派科技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中国是电气化领域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中国也是维维科技的战略市场,我们会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顾瑞华这样说。

■押注“三合一”电驱动产品

电气化方面,包括博世、大陆集团和most Tier?1企业放弃了动力电池电芯的制造,全部以电驱动为主。

威派科技认为,虽然不同地区的电气化趋势不同,但有两件事是相通的。一是通过集成电驱动系统降低整体成本,如威派科技提供的“三合一”集成电驱动系统;第二,提高电驱动效率,增加行驶里程。比如威派科技与罗马公司合作采用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就是很好的佐证,计划从2025年开始量产首款SiC逆变器。

对于追求规模化、标准化的国外供应商来说,从“三合一”电驱动(电机、变速箱、逆变器一体化)入手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事实上,“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的概念最早是由大陆集团提出的,但由于当时无序的市场竞争和高昂的开发成本,未能迅速打开中国市场。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电驱动市场逐渐趋于理性。近日,威派科技将向市场投放适用于东风奕譞电动车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EMR3)。

这是2019结束后,威派科技变成了标致e-208和欧宝Corsa。e等紧凑型纯电动汽车是EMR3产品投产后的又一重要订单。同时,东风乘用车也是威派科技“三合一”电驱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第一家客户。

“这种改变指日可待。2019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订单,‘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市场前景很好。”顾瑞华对汽车之家表示,“仅仅以销量和订单来评价成功是过于片面的,是从我们在过去一年短时间内取得的成绩来看的全面增长。集成驱动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至于‘三合一’或‘全合一’电驱动技术的走向,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从产品参数来看,EMR3的重量不到80kg,功率可以在100-150kW灵活变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与单个组件相比,整个EMR3系统可以将OEM的成本降低40%。”李治文介绍道。

2019以来,众多外资零部件厂商嗅到了这一市场机遇,正在快速布局“三合一”电驱动产品。比如日本电气目前有两个客户,广汽和吉利。到2021年底,其在中国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产能将达到460万套以上;ZF获得奔驰EQC电动车“三合一”电驱动系统订单,等等。

在中国的电驱动市场,可以说还没有一家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市场的绝对统治者,但大陆集团正在已经基本国产化的市场上撕开一个口子,用品牌效应、规模优势和多年的技术积累,种下自己的旗帜。(文/汽车之家?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