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有多少颗卫星?
北斗系统1有35颗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由5颗静止卫星和30颗非静止卫星组成。在距离地面2万多公里的高空,35颗卫星以固定的周期绕地球运行,这样在任何时候,地面任何一点都可以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每颗北斗导航卫星都有寿命。卫星的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有的更短,2-3年不等。最早发射的北斗是近20年前的,有效寿命已经过了,要经常补给。
扩展数据:
发展历史
中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00年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采用主动定位系统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消息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了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北斗二代系统建设;截止2012年底,共发射组网卫星14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5颗,中地球轨道卫星4颗)。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无源定位系统,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开工;到2018年底,发射19颗卫星,完成基础系统建设,向全球提供服务;计划到2020年底,建成30颗卫星发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百度百科-北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