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石磊的创业之路。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熟悉石磊。为了让你更容易、更方便的了解石磊,以下是对石磊创业之路的描述,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很多人可以在白日梦中一夜暴富,但谁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收获成果必须付出努力。今天,我们将分享这位传奇人物是如何创业的,从一个穷小子到一个富翁,这就是石磊。
从身无分文到现在身价上亿,从一张白纸到服装造纸行业第一人,从跑自行车到拥有80多辆送货车,从一个不起眼的私房到遍布全国的八家分公司十二个办事处,从年销售额几万元到2009年销售额3亿多元,年仅35岁的石磊释放了一个商业传奇。现在,他正举着大旗向内衣行业进军,熟悉他的人都在喊:“狼来了,疯子来了”!本来就不平静的内衣行业,会变得更加激烈。
“疯狂”的云涌: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1990年,年仅16岁的石磊,和大多数农民工一样,只身从重庆农村来到深圳,在一家港资造纸公司上班,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做起。从此他疯狂的本性开始显现,不做小事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他跑遍了深圳大大小小的工业区,被拒之门外,但他从未气馁。哪怕客户只想要一张纸,他也会全心全意服务,用真诚打动客户。由于他的聪明和努力,再加上他的商业天赋和为人之道,他每个月都是公司的销售冠军,深受老板的赏识。
在深圳呆了一年后,石磊分析了证券市场。于是,他毅然辞职选择创业,进入服装纸品市场。服装用纸在造纸行业是一个很小的领域,但他意识到中国的服装行业会蓬勃发展。那时,他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支票。带着一年打工积攒的几万元现金,他千里迢迢来到浙江喂纸。他在长途汽车上几天几夜没睡觉,害怕钱被小偷偷走。初期极其辛苦,露宿户外是常事。晚上,深圳的立交桥下,经常成为他的宿舍。凭着勤奋、努力、顽强的毅力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好事多磨在24岁时就成了百万富翁。今年是石磊闯荡江湖的第八个年头。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必须是服装纸品市场排名1。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在深圳、东莞、顺德、上海、北京、福建、大连、青岛等地开设了分公司,拥有两万名客户。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服装企业都是他的客户。2003年,他把生意做到了国外,国内几家纸业公司的客户几乎都被他收入囊中。2004年,他的造纸公司深圳市百联兴实业有限公司在中国的服装用纸市场排名第一,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用纸专家。09年营业额2.89亿,对比行业第二名4800万的销售额,遥遥领先,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2007年6月5438+10月的一天下午,石磊接到了一个来自江西的电话。江西得利斯内衣公司的采购小姐在电话里急切地说,因为他们从其他公司采购的两卷纸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了订单的交货期。同时,公司剪床部门向老板投诉,老板勒令采购小姐“找不到纸就走人”。石磊立即安排她的下属连夜开车离开深圳。论文是凌晨两点送到江西的,一月的天气天寒地冻。往返10小时,两卷纸的费用才700多元。石磊成为行业第一的时候亏本的生意还在做,还在坚持真诚服务的原则。
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很不起眼的领域,坚持做了18年,用了8年时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百万,最终做到了行业第一。坚持就是胜利,石磊创造了奇迹。
还是因为他的名字里充满了“石头”二字,他总是把自己比作一块石头,教导员工石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留在水面上不沉?就是要有高速度!石磊用创业激情创造了速度,用毅力成就了伟业。他在造纸行业的同行中很有名,成为一个年轻的传奇。
无风不起浪:内衣也疯狂。
2003年,石磊第一次见到了商界领袖马云。马云看了看自己的名片,笑称自己是石头,但石磊坚定地回答说不是石头,是钻石。到2004年,石磊的造纸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服装用纸,也许是因为它在全世界都是不可战胜的。石磊感到孤独,失去了生活目标。就在这时,他的事业和生活因为一个朋友而改变。2005年,他的老友周保基先生与他畅谈内衣行业的发展,激发了他二次创业的激情。就像第一次创业一样,2005年5月,他投资成立了东莞伊菲服装有限公司,进军内衣生产行业。他以出口起家,目标是欧美高端品牌客户。从来不知道内衣的石磊敢于投资不熟悉的领域。正是因为他的“疯狂”和周保基的专业,到2009年,伊菲公司已经发展到500人的规模,年销售额5000万,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欧美严格的社会责任认证,成为欧美和中国各大大牌内衣公司的指定ODM厂商。相比第一次创业八年赚100万的速度,这次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不可想象的更是“疯狂”。2008年,为了创立自己的品牌,拓展国内市场,石磊将自己的两家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并乔装进入一家品牌内衣公司工作,工资只有几千元,持续了一年多。从品牌定位、战略制定、市场营销、团队建设,这一举动震惊了身边的人。每个人都认为他疯了。一个造纸的,自己的事业都没做好,跨行业去了那么远的地方。有旁观者、愤世嫉俗者,也有人感到困惑,但石磊从未怀疑过他的选择。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下去。当记者反复询问石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只是说没有秘诀。要成就大事,他必须敢做常人做不到的事。
四年磨一剑之后,石磊像个“海归”一样从学校回来了。2009年9月,他在东莞CBD中心购买了一栋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的写字楼,成立了品牌营销管理公司——东莞康之伴服饰有限公司,同时创办了“依芬”和“飞跃”两个内衣品牌,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渠道,其中依芬专注于电商网购市场和消费。2009年6月5438+065438+10月投资淘宝500万,6月5438+00投资300万,打造自己的B2C商城。
石磊剑指行业冠军,目标是将依芬品牌打造成网购内衣行业冠军,为中国女生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另一个品牌“飞跃”,专注连锁经营市场,定位成熟知性女性,以中国人的内衣为使命,将在第五届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上首次亮相。进入淘宝商城后,石磊在杭州再次见到了马云。对于石磊既做电商又做传统市场的做法,马云幽默地说:你的钻石飞到天上去了,洒了一地。马云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一生都在创业。”如果这是石磊的第三次创业,它将比第一次创业投入的数万元增加数千倍。
石磊的下一个疯狂举动是什么?大家都很期待。
石磊以全新的营销模式和经营理念,积极投身于中国内衣行业的建设,内衣行业必将掀起轩然大波。记者以为是对财富的追求让他趋之若鹜。然而,当他遇到石磊时,他发现这个洒脱的人充满了理想。他说,内衣是他跨行经营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选择,要为中国女性打造适合自己身体结构的内衣贡献自己的一生,因为他意识到,2009年9月9日,康芝公司开业,前来祝贺的朋友一致问他,为什么选择在金融危机时期做内衣品牌。他说,经济衰退不会同情弱者,危机呼唤英雄,这是弱者的危机,也是强者的商机。格局决定胜负,他坚信十年后康伴会成为内衣界的一颗闪亮之星。从此,媒体给他起了一个新头衔“内衣狂人”。
数数“疯”的人,还要看看当下:疯到底!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石磊对自己两大事业的目标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利用好现有的渠道优势和团队力量为造纸行业服务。对内,扩大产品品类,拓展业务范围;对外,与世界一流造纸厂深度联盟,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继续做大做强造纸行业,实现10年销售额20亿。关于内衣,为了打造中国人专属的内衣,我们将采取独特的经营理念和非常规的战略战术,力争在10年内,从网络到地面,打造一个涵盖少女内衣、高级成熟、功能性内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内衣王国,年销售额30亿,两个项目年销售额加起来将达到50亿。显然,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已经脱胎换骨,达到了做战略规划的海归水平。
据跟随多年的副总裁黄醉文介绍,石先生致富后,公司部分员工辞职创业,成为竞争对手。然而,当他们公司需要帮助时,石先生仍然慷慨解囊,提供资金和其他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种胸怀真的很难得。
石磊从未放弃自己的进步。他花了几百万在各种学习上,努力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商业创造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为了实现一个梦想,实现合作伙伴的梦想。他始终坚持员工第一,股东第二,社会第一,企业第二。在实现员工和股东价值和回报的同时,尽可能回报社会。在他的公司里,有很多员工和合伙人都是身价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因为他的坦诚、远见和胸怀,赢得了员工的忠诚追随,拥有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团队。这是他觉得特别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也是他打出天下无敌手的杀手锏。他常说,大思路、大格局、大智慧才能成就大事,一切从付出开始,而不是索取,只有这样创业才能成功。
有人称石磊为“内衣狂人”,也有人把石磊比作“一头冲进内衣行业乱咬人的疯狗”。
16岁,从重庆农村来到深圳一家纸厂打工的石磊,很快发现了服装纸这个当时规模不大但发展迅速的细分领域,随即进入其中创业。2005年,他的造纸公司销售额达到654.38+0.5亿。这时,他发现了另一个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行业——女性内衣。在一家内衣公司“偷师”一年后,他打入内衣行业,成立了东莞康之伴服饰有限公司..
该公司正式成立不到一年,其淘宝商城第一个网络品牌的月增长率仍低于石磊的预期。但他却高喊“康的同伴应该成为内衣界的校长”。在他眼里,业内主流品牌,如爱沐、黛安芬、玛尼芬、古今等,都只胜任“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艺委员”的角色。
难怪有人笑他“疯了”!
从造纸到内衣制作。
很多人都在问我,纸制品做的很好,为什么突然想到做内衣?说实话,我一开始也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现在终于清楚了。
每个行业都会经历萌芽、成长、饱和,最后进入衰退。16岁出来工作,正好遇到服装纸的快速增长。我当时就想,只要顺着这个大趋势,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成倍增长。所以比如大家平时要求客户有下单时间,下单数量,付款截止时间,但是我随叫随到,一张纸送到,五星级的服务逐渐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我也越做越大。
但是到了2006年,我感觉造纸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时候如果不赶紧转行,无异于慢性自杀。当时我观察了几乎所有合作过的服装企业,发现国内内衣行业虽然发展了30年,但仍处于萌芽期和成长期,每年的增长率都在上升。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内衣行业发展的前十年,大部分消费者对内衣并不了解和关注,一年最多买两三次,能买得起的价格也很低。第二个十年,开始有人关注,消费需求开始分化。年纪大的人想变得更性感,年轻人想变得更可爱,购买的数量和价格开始上涨。许多商家根据这些细分的需求抢占了不同的市场。现在第三个十年,80、90后这个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更强,而且这个行业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最好的内衣企业,年销售额也就十几二十亿。再过十几年、十五年,我相信中国会出现一两个百亿的内衣企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
我要当“校长”!
我是纸背景出身,对内衣一窍不通,所以一开始就带着老朋友周保基一起干。从事内衣行业十余年,曾在黛安芬、曼妮芬、和龙工作过。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除了内衣什么都不知道”。
2005年,我们先在东莞厚街建了一个小厂,开始给一些国外品牌做代工,后来搬到了虎门。代工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工厂先自给自足,二是积累设计、生产、品控的经验,为以后的品牌化打下基础。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做塑身内衣的老板,和他一拍即合,于是想去他的公司工作。他知道我的情况,想让我帮他管理团队。我碰巧“偷师学习”了一年。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欧洲人和亚洲人的体型差异很大。首先,欧洲人的特点是肩宽、臀长、腿长、腰关节短;而亚洲女性则是肩窄、臀平、腿短、腰关节长。在胸型上,欧洲人更倾向于小底盘大顶,而亚洲人一般是大底盘小顶。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目前市面上有些款式的内衣是直接照搬欧版内衣,不适合我国女性的身体结构,所以会出现“运动幅度大时内衣会移位”或者“钢圈压迫乳房组织,产生勒痕”的情况。
虽然目前很多人选择内衣主要是根据是否好看,但是我想他们应该很快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认识,性感可爱时尚不是最好的,健康合身才是最好的。我现在想做的就是这种教育工作,这也是我做的品牌的核心内涵。
我在整理行业的时候,曾经订过爱沐、黛安芬、玛尼芬、古今、水花花等品牌。我觉得他们更像是“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艺委员”。它们有的性能好,有的市场反应快,有的款式多。
但是我要做“校长”,我要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内衣适合自己。如果20年后,我的女儿和孙女能穿上更健康的内衣,或者人们能记得石磊在这种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做了什么,那么我就成功了。
我对损失有充分的准备。
当然,在教育市场工作风险很大,可能会先被打死,所以首先要有自己能拿到的产品。
我要求设计团队设计三款以健康为主题的产品。与之前的产品相比,它们的定价保持不变,只是去掉了大部分的蕾丝和吊坠,利用节省下来的成本,将传统的海绵魔杯换成了丝棉和竹纤维的魔杯,将普通的钢圈换成了记忆钢圈和围裙,在颜色和款式上尽量做到了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中性素色系。第一批产品的数量仅为总数的10%。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将增加10%并逐步替代原有产品。
如果这第一步成功,接下来就是市场布局:除了第一个主要上线的品牌,还会推出第二个线下加入渠道的高端品牌。整个布局用了两年时间,然后再讲六年大发展,八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
不用说,前两年我已经做好了预期亏损的充分准备,尤其是第一年花了3000万,同时一分钱没赚到,第二年继续投入3000万。家里人说我懂的不多,简直就是在烧钱,但我认定这是有意义的,是会实现的。即使我不能亲自实现,至少我可以影响一些人和我一起完成它。
第三只眼
知情人这样评价康的同伴:
二次创业的石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清晰明确的规划,但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强势的董事长。他要倡导的“健康”概念,对于现在的内衣市场来说,是一种冒险的尝试。如果不能准确预测其对库存和资金链造成的压力,很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波动。
对于这类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都是垂直整合的内衣企业来说,在成长初期维护好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关系,保证良好的信用记录,为以后的新产品研发和营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最关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