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台型企业的思考
形容一个平台型企业,引用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在这个平台时代,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络效应。平台企业实际做的是修一条路,然后等着收过路费。这个位置不是凭空获得的,而是要做出大家想要的东西,然后慢慢发展壮大。”
“先修路”
苹果如果没有iphone,就不会成为ios平台,iphone才是正道。亚马逊也开始依靠网上卖书积累的人气成为平台企业。
每个平台企业都是从“修路”开始的,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把“这条路”修到极致。如果道路没有被很好地修理,没有汽车会进来。做平台型企业,一定要专心修这条路,比建大平台的野心有用。
“教人们如何走这条路”
平台型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开放性,也就是说,路修了,大家都要把车带进来,不管是私家车,人还是货。这样就形成了流量,这就是网络效应。
平台企业不追求自己对市场的垄断,而是和“进来的车”一起把这个领域做大。苹果的成长也与无数ios开发公司联系在一起。
“制定交通规则”
路修好了,车来了,平台需要“制定交通规则”,否则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路毁人亡。
制定好规则,让车进来,然后自动流动,就可以等着收费了,一个平台就形成了。
平台之所以容易崛起为超级企业,是因为数字化条件下平台的边际成本无限趋于零,边际收益因网络效应的存在而不断增加,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无限不相交使得平台的规模无限扩大。同时,由于平台上极低的信息成本和沟通成本,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平台部分替代市场,在平台上形成社会化、开放的大规模横向合作分工。
在平台上,企业资产的专用性大大降低,资产、特长、技能在平台上充分展示,形成正向激励机制,使平台成为一个分工有序、合作顺畅的良好生态。平台内部发展动力也在涌动。众多因素的聚集和海量的需求吸引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供需相互激荡,优化组合,优胜劣汰,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平台本身也在优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不断迭代出新的基础设施,使得平台的规模、聚集的要素、产品和服务、创造的价值呈现指数级增长。
传统企业也开始平台化。
除了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传统行业也开始追求平台化。比如以家电制造商起家的海尔,不再追求产品的批量生产,而是强调“用户个性化”。
免清洗洗衣机的“小微主”(即创业团队负责人)孙传斌,从事的是连接用户和工厂的工作。在免清洗洗衣机研发之前,孙传斌就开始通过平台向用户了解他们的使用需求。这样的好处是产品针对性强,“洗衣机上市前就有用户”。这类客户提出的新需求成为产品不断迭代创新的方向。
海尔刚开始有2000多家微型企业,现在很多微型企业已经在工商局注册成为真正的公司。现在海尔77%的小微年销售额超过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