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合资汤姆逊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汤姆逊掌握在一个旧世界的彩电手中,所以它需要停止下跌。TCL是一家急需全球扩张的中国企业,最需要海外资源的支持,尽管它所依赖的行业仍然是以CRT为代表的彩电行业。在降价-扩能-降价-扩能的循环中,中国彩电不仅国内市场饱和,而且还有巨大的产能过剩,因此走出国门成为迫在眉睫的话题。所以对于TCL这样的中国彩电企业来说,需要在一个全球化公司的支持下,在世界更广阔的水域里打磨自己的游泳能力,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彩电提起反倾销诉讼之后。

TTE模式实际上仍然是单一OEM制造模式的方向性变种:第三方公司整合汤姆逊和TCL全球彩电的R&D、制造和品牌资源,扩大双方瞄准全球市场的综合效益。

汤姆逊自己在全球市场的品牌结构(欧洲的汤姆逊和美国的RCA)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它仍然持有这些品牌和自己的技术专利。也就是说TTE是整合TCL和汤姆逊现有资源的有力工具,所以可以肯定TTE是一个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厂,它只是组织资源实现全球销售。

从长远来看,中国彩电要解决的任务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企业、行业、国家层面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技术创新和组织能力的变化。

现代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后,从生产型组织向管理型大企业的转变,造就了西方工业强国的组织能力基础,而由此发展起来的组织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和国家经济持续扩张的动力,尤其是全球组织能力,这一点我们从跨国企业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是刚刚开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所不具备的。TTE的出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锻炼全球组织能力的机会。虽然很难起到抓住这个机会的作用,但是相对于中国企业原来单一的OEM出口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当然,仅靠组织能力是很难实现企业运营的成功的,而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更重要的资源是技术。产业发展的本质是在技术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获取技术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转化为产品和工艺创新的过程。经济中技术进步的基本来源是系统技术能力的增长。换句话说,TCL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这种大型合资企业中实现技术扩散的效果。

当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它们与中国企业的合资企业具有规避政策、文化和市场风险的功能。现实中本土企业只扮演制造的角色,缺乏产品开发,产品开发被引进取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越来越边缘化。跨国企业现在的独资化、单飞化运动,其实是他们熟悉中国市场后的一种反映。所以,TCL的外向型合资成为了一种要求技术进步的尝试。

显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合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二是获得技术扩散的效果,产生自己的R&D能力。如果合资没有达到这个效果,不能说是失败,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合资是不成功的。

个人认为,汤姆逊只是把专利技术和品牌卖给TTE,技术扩散会很困难,也就是说,靠近技术源头并不代表他也拥有这些技术,这要看TCL如何以TTE为跳板,发挥自己的“引星法”,但新公司还是会有一些所谓的“规模化”协同效应,比如制造成本的降低。加快满足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对双方都有利。最重要的一点是,TCL有机会打国际联赛,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能力锻炼。

中国营销传播网

在图书馆发表的文章"

“自动导入(包括旧评论)。文章原作者:罗清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