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华看得见的出路:战略合作、规模效应

出路在哪里?自2004年以来,徐立华一直在这个问题上努力工作。

普遍的看法是,收购似乎是快速做大规模的好选择,明基和TCL都这么做了。然而,徐立华并没有盲目追随这股M&A热。“鸟不能这样做。如果买国外品牌,我们根本背不起这个包袱。近几年波导收购国外大型企业的可能性不大,只能看未来的发展。国内的企业,我觉得不值得买,因为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甚至比我还惨。”不过他也表示,如果在韩国、台湾省以及其他文化相近的地区有合适的对象,收购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被问到:“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Sachim会选择收购还是收购Sachim?”他回答说:“很难说会不会和Sachim有进一步的合作。让我们走一步,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还是喜欢合作。“我们主张合作,愿意和国内外公司合作,比如MOTO、TCL,我很感兴趣。”

徐立华在公司陷入困境时再次将希望寄托在合作上,因为他早就在公司相对弱小时尝到了战略合作的好处。2004年5月,西门子和波导在德国柏林签署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双方表示,西门子将享受波导在中国的销售渠道,波导将在技术上享受西门子的服务,并可以利用西门子的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当时,许多人认为小鸟找到了宝藏。但此时西门子已经陷入严重亏损,不久后又传出正在寻找买家的消息,合作效果大打折扣。2005年6月,明基成功收购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时,只给波导留下了更多的库存。尽管如此,合作战略仍然是徐立华的首选。徐的目光又回到了他的伙伴萨希姆身上。于是,2005年6月,165438+10月,双方共出资600万美元,各占50%,成立了宁波赛奇姆鸟R&D有限公司,进行研发方面的深度合作,根据一系列协议,两家公司将实现从R&D、采购、生产、销售的网络资源全球共享,两家公司的目标是共同争取全球第五。这次合作引人注目的是,波导股份的法国色彩越来越浓。目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已有6名来自Sachim的高管加入,分别担任总经理特别助理、采购总监、市场总监、海外销售总监等重要职位。

与Sachim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波导出口的扩大。在国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增加出口成为国产手机的另一条生存之路。2005年波导手机出口估计达到600万,但2006年与Sachim合作全面展开后,做到800万应该不成问题。如果与Sachim合作,两家公司有可能共同争夺世界第五,这将为两家公司赢得可观的规模效应。

尽管面临危机,徐立华仍然相信手机将是未来增长最快的规模产业之一。因此,企业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讲了一个故事:老虎来了,一个人跑了,另一个人穿上鞋子才跑。先跑的人不明白,问穿鞋的人:“老虎来了,穿鞋有什么用?”穿鞋的人回答说:“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所以,只要波导比其他厂商活得长,就是胜利,那么至少还有生存的机会。这口气坏了,就活不成了。波导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音连接起来。(265438+20世纪商业评论,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