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C入股汽车公司,移动出行“难以消化”

一夜之间,CAR Inc .的姿态从拥抱帝都本土大佬的大腿变成了俯视魔都巨头。

是的,6月初,“BAIC收购UCAR 4.5亿股(约21.26%)”的声音似乎还未穷尽,收购方的身影立刻变成了SAIC。7月2日晚间,SAIC和CAR Inc .两家上市公司的公告让人大跌眼镜:两家公司及其子公司签署要约,原子公司SAIC香港将以约654.38+0.898亿港元,受让CAR Inc . 28.92%的股份。

如果只看SAIC自信的宣布,大概会被解读为“移动出行前景光明,所以我们投入更多”。对于CAR Inc .来说,似乎是“与整车巨头牵手,前景无限光明”,仿佛皆大欢喜。

是的,从SAIC的角度来看,共享租赁确实可以成为一种新的业务和“非个人用户”销售汽车的重要方式。不过,仔细考虑之后,UCAR和SAIC恢复现有EVCARD业务的财务状况可能不会那么美好。

当传统汽车行业逐渐触及饱和市场的增长瓶颈时,新的商业模式自然成为必须探索的方向,但“新”不等于“好”,甚至还带有绿色的色彩。当新旅行业务无法顺利解决自身盈利模式的时候,你以为是沃土,其实还是个巨大的坑。

新资料片背后的空洞

出于运营和结构方面的考虑,商业并购往往涉及更复杂的各方。

根据该公告,SAIC全资子公司上汽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AIC香港”)与UCAR?限量?UCAR?服务?限量?UCAR?技术?Inc(以下简称“优车”)和CAR Inc股东Amber?宝石?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琥珀?Gem”)签署要约收购,SAIC港拟以每股3.10港元的价格现金收购UCAR和琥珀。Gem持有CAR Inc . Limited(「CAR Inc」)不超过665,438+03百万股股份,换算成交易金额接近654,380+09百万港元。

CAR Inc .发布的内幕消息公告比SAIC更详细:UCAR出售的股份不超过4.42亿股公司股份(UCAR持有CAR Inc . 442,656,855股,占比20.87%),总成本最多65,438+0.372亿港元。安柏。创业板发售不低于65438+7000万股(琥珀?创业板持有CAR Inc . 365,438+02,956,260股,占比65,438+04.76%),交易金额5.25亿港元。换句话说,SAIC香港可以收购UCAR持有的所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并从琥珀中购买?创业板可以收购不低于8.02%,总股比接近28.9%。

因此,如本文开头所总结:SAIC港报价约654.38+0.898亿港元(根据公告,最终成交数量仍以实际交割股数为准),来自中国UCAR和琥珀?通用电气收购了汽车公司28.92%的股份..

从业务上分析,双方有理由“一拍即合”。

从布局EVCARD、享道出行、安吉租赁开始,SAIC一直希望在移动出行方面有所作为,甚至获得新的增长点。正如SAIC董事长陈虹在今年6月SAIC 2019年度股东大会上强调的,基于集团转型升级(转型为“产品的移动出行服务综合供应商”)的需要,SAIC将进一步加大混改力度;通过混改,集团将在新出行、新零售、通信技术等领域建立新的朋友圈和生态圈。

在SAIC的上述三项旅游业务中,“享受旅行”吸引了最多的关注和筹码。“享出行”在2018出现之初,定位为B端(企业级、商务级)线上汽车共享品牌。在两个子品牌中,“享出行”专注于高端用车服务,“享租车”则面向企业级出行服务。相比之下,EVCARD的体量远不如前两年,据说会融入“享受旅行”。这意味着,在SAIC的移动出行业务板块中,满足个人用户快速出行需求的业务(如快车和个人租车)相对较短。

汽车公司正处于。c端更有优势,属于国内最早安排个人长短租的企业之一,所以它的光环不仅仅是“亚洲最大的旅游公司”。当然,“亚洲第一”的金腰带确实为中国增光添彩。目前,CAR Inc .的车辆总量接近654.38+0.5万辆,而国内另外三家更大的同行——首汽租车、一嗨租车、国鑫租车更早的时候分别是5.8万辆、4.5万辆、2.4万辆(当时国内的数字是654.38+0.25万辆)。神州也遥遥领先(统计时306个城市1,137网点,现在增加了,其他三个城市是73 ~ 145城市355~500网点)。

从“非个人用户”销售汽车的重要途径来看,如果SAIC拿下CAR Inc .,每年都会有一个新的销售增长点。根据CAR Inc .年报,目前,其在中国3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1100个服务网点,拥有超过1000万个人客户和数万家企业用户。其总车队规模为148894辆,其中日均租车车队规模为11636辆。分别在2015,2016,2017和2018,9179,96,449,102,500和65438+结束。按照这个趋势,虽然每年的增量在1到3万辆之间,但如果主要贡献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还是很可观的。

而且移动出行业务的共享租赁可以扩展到服务、售后、广告、大数据、技术合作、配套设施等周边业务,也有利于获得地方政府在“圈地”和“投资”方面的青睐。看来SAIC与中国牵手的算盘打得很滑。

然而光鲜的外表背后还是有漏洞的。汽车公社的教训是,UCAR的偿债压力不可低估。“瑞幸”在整个投资界的震动还没有消散,笼罩在陆和神州系头上的阴云还远没有散去。今年6月30日,因未按时披露2019年度报告,公司股票于7月1日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停牌,并临时变更了审计师。后来的解释是疫情导致进度延迟,但有消息称,幕后的真正原因可能与UCAR的财务问题有关,或者存在类似于Luckin Coffee的财务造假问题,即去年上半年财报中有65438+。

CAR Inc .的公告中还有一个潜台词:上述拟收购的股份有部分被质押,收购的完成受到一些前提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未落实,仍存在一定风险。

新增长点还是新陷阱?

你以为风险只在中国的另一端?不对。

从神州这样的移动出行领军者到SAIC这样的车辆巨头,都很难真正获得这项业务的利润。就像自行车共享一样,“闭环价值”和“生态利润”的故事已经讲了很多年,但很大一部分品牌已经死亡。现在连摩拜单车都逐渐放低了声音,只剩下你好、青驹、美团这些死死抱住巨头不放的企业还在争夺市场份额。对于SAIC来说,其过去的移动旅游业务值得质疑,这一轮新的移动旅游扩张。

回顾这一领域的业务可以看到,2016年5月,SAIC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AIC投资公司”)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汽车城”)共同出资设立环球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球租车”),到2019年底,

运营公司成立于2013,截至2019年末,在上海设立网点752个,运营车辆6,892辆,总资产6,543.8+0.26亿元,资产负债率9.885%,2019年度营业收入3.85亿元。

现在的经营状况如何?我们来看看各地区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

广州公司成立于2016,负责广州地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截至2019年末,广州已设立网点312家,投入运营车辆2951辆,总资产3.77亿元,资产负债率112.59%,2019年营业收入0.63元。

苏州公司成立于2016,负责苏州地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截至2019年末,苏州已设立231网点,投入运营车辆2377辆,总资产2.45亿元,资产负债率112.33%,2019营业收入2400万元。

武汉公司成立于2017,负责武汉地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截止2019年末,武汉已设立网点610家,投入运营车辆552辆,总资产2.6亿元,资产负债率102.28%,2019年营业收入10万元。

青岛公司成立于2016,负责青岛地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截止2019年末,青岛已设立网点110个,投入运营车辆645辆,总资产0.4100亿元,资产负债率114.69%,全年营业收入2019。

.....几乎都是11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EVCARD一直在亏损。难怪2020年4月,SAIC总部向旗下子公司提供资产担保。

已经陷入瑞幸阴影的神州系,以及搬出前未能找到正确轨道的SAIC,并不是低估了失败者联盟的成功概率,而是“租车公司+车企”的模式本身就有漏洞,甚至可以涉及到现在被中国抛弃的宝沃。

“租车公司+车企”的模式,神州、宝沃之前都有过尝试。2018年末,神州UCAR子公司神州UCAR(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收购宝沃汽车75.2605%股权。根据计划,神州旗下的租车、专车等业务将可以用自产车辆替代购买车辆,降低运营成本。然而,福田、UCAR与经销商的博弈不绝于耳,导致宝沃从制造到销售的桎梏,甚至只能靠租厂生产。

在“新四化”中,分享大部分时间都有一席之地。只是新生事物在成熟之前会有点青涩。所谓的蓝海和处女地,往往有吃人的沼泽。EVCARD今天要去哪里?神州优车忙着还债。当车辆制造商忙于在新的业务领域开始另一波扩张时,为什么不想想他们目前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样的?

文/林嘉豪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评论”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访问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