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企业构成

截至2004年底,中原油田* *有直属单位110个,其中中原石油勘探局71个,中原油田分公司39个(其中中原油气4个),机关38个(6个合署办公)。全油田员工总数为89205人。其中,正式员工70945人(中原石油勘探局38839人,中原油田公司26742人,中原油气股份有限公司5364人),劳动者17999人,其他员工261人;专业技术人员22791人(中原石油勘探局11727人,中原油田公司9263人,中原油气股份有限公司1801人),其中高级技术岗位2174人,中级技术岗位9648人,初级技术岗位60人。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中原油田公司总经理、中原石油勘探局党委副书记:孔凡群。

中原石油勘探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中原油田公司副总经理:王亚军

中原石油勘探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冷谦

中原石油勘探局党委常委、副局长、中原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原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原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孙清德。

杜光义,中原石油勘探局党委常委、副局长,中原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中原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监事。

中原石油勘探局党委常委、中原油田公司副总经理:王

中原油田公司副总经理、中原油田勘探局党委委员:焦大庆

中原油田公司副总经理、中原油田勘探局党委委员:吕新华。

中原油田公司副总经理:陈卫国

中原石油勘探局副局级调研员:黄爱华1;局办公室:局长办公室(政策研究室)、总经理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计划办公室、金融资产办公室、生产管理办公室、对外关系办公室、技术监督办公室、安全环保办公室、基建办公室、设备办公室、钻井工程办公室、法制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社会化服务管理办公室、局党委。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局纪委、监察部(监察室)、局工会机关、局团委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保卫处)、人武部、油田直属机关党委机关。

2.局直属单位:生产资料调剂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险统筹中心、投资管理中心、文体活动管理中心、中原油田宾馆、离退休职工管理办公室、西部工委、西南工委、西南工程技术项目管理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矿区建设工程部、债权债务清理办公室、机关车辆管理中心。

3.美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钻井一公司、钻井二公司、钻井三公司、钻井四公司、塔里木钻井公司、西南钻井公司、钻杆工程部、固井工程部、井下特种作业部、地质录井部、地球物理录井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勘察设计院、工程建设总公司、建设集团公司、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海外地面工程管理中心。钻采办、供水管理处、通信管理处、供热管理处、燃气管理处、公用事业管理处、房产管理处、广播电视管理处、中原石油报社、培训中心(中原油田党校)、第一社区管理中心、第二社区管理中心、第三社区管理中心、第四社区管理中心、第五社区管理中心、第六社区管理中心、第七社区管理中心、第一社区管理中心。第九社区管理中心、第十社区管理中心、北京办事处、河南金桥宾馆、威海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行业服务中心1、分支机构及办公室:计划部、人力资源部、金融资产部、科技部、勘探管理部、开发管理部、油气销售管理部、油气技术管理部、油藏管理处、审计部(审计中心)。

2.分公司直属单位:内蒙古采油事业部、财务结算中心、预算中心、信息中心、档案管理处、石油化工质量监督站中原石油分站。

3.分公司直属单位:采油一厂、采油二厂、采油三厂、采油四厂、采油五厂、采油六厂、天然气产销厂、天然气处理厂、石油化工总厂、油气储运管理处、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物探研究院、供电管理处、物资供应处、技术检测中心、消防队、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内蒙古勘探开发指挥部中原。首先是合理确定位置。坚持“专业对口、学用一致、统筹安排”的原则,根据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和职业兴趣,结合单位需求和岗位条件确定岗位。如果发现岗位与我的兴趣爱好相差较大,我可以在征得个人和单位同意的情况下调整岗位,实现人岗优化配置。二是营造人才环境。帮助毕业生了解油田岗位体系、技术发展渠道、岗位轮岗计划、岗位晋升流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大学毕业生制度,开展优秀见习大学毕业生提前跳槽、定级任用等工作,鼓励早日成才。三是用好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结束后,根据本人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及时安排到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油田成立了评委会,评委会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大学毕业生5年后可晋升工程师,10年后可晋升高级工程师,破格者可晋升。油田非常重视使用大学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将具有管理技能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对于有技术专长的人才,安排重点项目参与技术攻关;选拔外语好、能力强的人才到国际市场从事涉外工作。五年来,520人晋升到各级领导岗位,2460多人承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740多人成为国际市场的业务和技术骨干。现任局级干部中,70%是1982后的毕业生,科级干部中,76%是1982后的大学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