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收益表
利润表的三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动态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表的静态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方程和动态方程相结合,得出一个综合的会计方程: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收入)+(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权益)+利润。
上述等式表明,股东既是资产的剩余索取者,又是公司的老板,企业赚取的利润应该属于股东。
二、如何理解利润表
1,利润表怎么看
损益表着眼于收入、利润和成本。无论利润表中有多少个科目注释,都可以包含在三者中。
收入主要指“营业收入”,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正常经营活动中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成本费用可以理解为维持正常经营活动所支付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
利润项目是营业收入和成本项目相结合的收入,反映不同口径的盈利能力。
损益表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企业的收入和费用,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损失,从而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的经济效果和盈利能力,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二是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说明各种利润来源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以及这些来源之间的关系。
如图,这是一张利润表,分为五个部分,但它们不是包容的,而是递进的。举个例子,捧一把沙子可能会带来500万元的收益,但最终留下的净利润可能只有654.38+0万元,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还会扣除各种税收,最终才能获得一笔净利润。
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所有的企业都在进行一个从现金到现金的经营过程,赚钱的开始就是销售自己制造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
如果一个企业生产玩具,然后销售出去,那么其营业收入就是销售玩具所能赚到的钱,营业收入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利润的大小,也是衡量市场份额的重要指标。如果企业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自然会带动营业收入的持续增加。
大多数企业都是按照进价,也就是历史成本来定价的。如果一项资产发生了折旧,就要扣除这部分折旧,利润就会受到影响。这就是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是指由于需求变化、商品本身价值变动等市场因素,买卖双方重新评估价格的过程,两者之间公允价值变动的损益。
投资收益是企业利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获得的利润、股息和债券利息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有时可能为负。
而什么是营业外收入?所谓营业外收入,是指与公司经营活动无关,是偶然因素造成的,没有办法继续下去的收入。比如公司出售自己的设备,就属于营业外收入。如果一个公司的业绩因为营业外收入的大幅增长而大幅上升,那么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没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