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加工配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然而,随着国内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数量的增加,如何对加工中心进行合理分工和布局,以充分发挥其功能,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要了解这些问题,首先要对国内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国内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国内加工配送中心建设
一般特征
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我国以钢厂为主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有以下主要特点:
1.建设速度和布局明显加快。随着我国钢铁企业高档冷轧和热轧板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为满足终端用户的要求,近年来大型钢厂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发展迅速。比如宝钢从1993到2000年的7年里只建了6个,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30个。
2.实施战略联盟和合资建设已经成为主流。为了利用外资企业和强势贸易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渠道发展优势化解投资风险,钢厂以不同方式联合建立和实施战略联盟已成为主流。五大钢厂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中,合资建设的占68.9%。合资建设钢厂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有知名品牌和先进经销经验的外资企业或实力雄厚的国有贸易公司优先作为合作伙伴。据分析,五大钢厂通过合资方式建立的31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中,有19个加工中心是与外资企业合资建立的,占合资企业总数的61.3%;与国企共建加工中心12。钢厂也有与民营贸易企业合资建设加工配送中心的案例,但相对较少。
二是终端客户参与投资建设的比例不高。五家钢厂中,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只有六家,占总数的13.3%,其中宝钢三家,鞍钢两家,WISCO 1。
第三,钢厂合资建设基本上是绝对控股的方式。五大钢厂共建的31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中,全部由钢厂控股;除了宝钢安赛乐由宝钢控股38%,宝钢天津宝初凌由宝钢控股40%外,其余基本都是钢厂绝对控股。
3.钢厂建加工配送中心的目的。钢厂建设加工配送中心的目的是加强钢厂与下游产业之间的产业链建设,提高钢厂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分布在目标市场的加工配送中心,首先可以实现对终端战略客户的“门到门、点到点”的营销服务;其次,通过加工配送中心延伸营销渠道,加大对目标市场中小客户的开发,同时通过有效运营,实现投资增值和经营收益。
4.逐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为满足汽车、家电等行业客户的需求,不断延伸面向终端客户的服务内容,与终端客户构建稳定的产业链,国内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在原有开平剪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向深加工发展。例如,为满足三期工程1420冷轧机组的需要,宝钢投资建设了上海报乙罐头有限公司,一方面使报乙罐头获得了优质稳定的上游原料供应,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宝钢DI材料的生产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5.剪切配送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为适应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日益提高的服务标准,近年来,以大型钢厂为主要投资方建设的加工配送中心基本都是进口设备(意大利Femi公司、韩国大贤公司、台湾省威泰公司),其剪切精度从0.5~1.0 mm提高到0.2~0.3 mm,剪切速度从60米/分钟提高到65438+。
发展趋势
受中国高档冷轧产品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和新型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钢材加工配送将会有更快发展,趋势如下:
第一,为适应我国大型钢铁企业营销战略发展的需要,大型国有钢厂在加工配送中心建设方面的投资将逐步增加。因此,未来加工配送格局将以大型钢厂为主,外商、贸易商、终端客户共存发展。
二是随着我国各类投资者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以终端客户投资为主体的加工配送将逐渐减少,同时终端客户参与钢厂合资建设的趋势将明显减弱,取而代之的是钢厂提供加工配送服务的战略合作。
第三,钢厂参与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的主要方式是合资建设。合作的首选是拥有先进加工和分销管理经验的知名外资企业,以及资金和市场实力雄厚的大型钢材贸易集团。
第四,随着国内钢材产品板带比(特别是高档冷轧产品的开发)、加工配送规模、装备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先期建成的外资加工配送企业将面临国内加工配送企业的竞争和挑战。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保持原材料和加工业务的稳定供应,外资企业积极寻求与国内大型钢厂在加工配送方面的战略合作的势头将逐渐显现。
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几个问题
国内加工配送行业的蓬勃发展,在促进我国钢铁物流配送发展,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钢铁生产和贸易企业与终端客户的联系,延长钢厂产业链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未来发展空间和当前局部产能过剩问题。数据显示,我国一般钢材深加工比例仅为10%~15%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综合深加工比例可达50%以上。根据这一预测,中国的钢材加工和配送市场非常广阔。但由于我国钢材加工配送模式处于多种形式并存发展的阶段,近两年快速形成的加工配送能力与终端客户自身能力存在矛盾,导致局部区域市场加工能力过剩,新建加工配送中心运营效率低的问题更加突出。
2.项目建设与系统管理。加工配送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加工配送中心的高效运作,不仅需要先进可靠的硬件设备作为基础,还应具备与现代物流配送相适应的管理理念、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稳定的供需关系和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目前,在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中,除部分大型钢厂和外资企业外,普遍存在重视加工设备的投资和建设,忽视软件系统的管理和建设的问题,特别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3.找准市场定位,求生存,求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板材加工配送中心的现状不仅是各类投资者的设备较多,部分地区产能过剩,而且实力较强的钢厂和外资企业有自己相对完善的加工配送能力和战略布局,其他新项目投产初期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确定新项目建设时,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的“蓝海”,否则难以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