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对他人的评价
王安,一个来美国闯世界的中国人,用短短20年的奋斗,创造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现代神话。在短暂的辉煌之后,不到10年,这个神话就破灭了。为什么?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个大企业作用的体现。
王安公司经历了三任总裁,不同的才华和风格对应着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王安本人,一个年轻甚至中年的王安,有野心,有胆识,有见识。作为计算机科学博士,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而这种独特的创新能力对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行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王安公司也以惊人的速度崛起。王安晚年不仅失去了敏锐的判断力,而且固步自封,刚愎自用,成为他事业发展的障碍。由此,王安公司失去了在计算机行业的龙头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如果王安这时候能醒过来,那么王安公司就有结论了。可惜他任人唯亲,一味让大儿子接班。这个第二任总统很平庸,没有什么特长。他不仅不能弥补过去的错误,还让公司越来越糟糕。
这时,公司的第三任总裁爱德华·米勒出现了。多次临危受命的米勒应该是个合适的人选。然而,人们忽略了他对计算机行业一无所知的致命缺陷。虽然王安在债务处理方面的特长帮助王安成功减少了债务,但电脑企业繁荣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开发产品,增加收入,这确实是米勒力所不及的。所以,他最终没有成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
由此可见,王安公司在短短几十年间的戏剧性发展变化是必然的。这个深刻的教训应该成为我们今天的警示。
比尔·盖茨说,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微软,比尔·盖茨也不会成为个人电脑时代的英雄。"我可能会成为某个地方的数学家或律师."
与IBM、DEC对抗,但未能与Intel、微软建立合作,缺乏广泛的联盟。在弱肉强食的计算机行业,王安的失败是必然的。事实上,王安在PC市场已经多次冲刺。但是没有强大的联盟和众多的资源,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