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通常实行什么样的管理风格?管理风格和绩效有什么关系?
创业期
企业具有规模小、尚未定型、发展速度慢、缺乏目标和标准的特点。此时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经验积累,无法制定明确的长期目标和相应的标准;同时,由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趋势不明确,企业对员工的有形吸引力不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采取亲和力导向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家庭式的组织氛围,增强组织的无形吸引力;同时,由于缺乏组织的整体经验,管理者应鼓励员工采取灵活、独立的开拓行为,进行各种尝试,探索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业务成长期
企业具有基本定位、快速发展、逐步建立标准的特点。此时,企业的管理者经过初创期的探索,已经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具备了对员工进行过程控制的必要基础;同时,组织成长进入加速期,未来发展趋势良好,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新增员工数量激增。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采取教学型的管理方式,给予员工长期的工作目标和相应的标准,并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商业稳定期
企业具有规模稳定、方向稳定、发展稳定的特点。此时组织已经进入相对稳定期,不稳定因素减少,多年经验积累的业务规则和标准已经自成体系。同时,企业的规模经过早期的增长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员工的数量也远远超出了企业管理者的有形控制。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采取权威的管理风格,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中建立自上而下的标准体系,并向员工解释采用政策和标准背后的原因,以寻求员工的认同,在员工心中树立权威,并利用自己无形的影响力来引导员工。
绩效管理体系就好比为企业的各种管理体系搭建一个管理平台。它是各个管理体系的纽带,通过它可以验证各个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