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目前盈利状况如何?

从市场前景、行业发展阶段、产品趋势、成长策略等方面分享化妆品行业。

1,市场前景——二、四季度向好,化妆品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虽然行业增速放缓,但长期来看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对比日韩,2020年人均化妆品消费分别为103和165美元,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为45美元,明显低于日韩。结合下沉市场中美容意识的觉醒和美容消费习惯的养成,以及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带动量价齐升的行业发展规律,中国美容市场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但随着基数的提高,流量红利的减少,行业必然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单从2022年行业增长来看,一季度,随着全国多地疫情持续,美妆消费进入疲软期,叠加去年高基数,增长乏力。随着疫情的好转,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二、四季度商家大促销期的来临以及消费力的释放,行业有望逐步好转。

2.行业的发展阶段——产品的打磨是铁饭碗,行业进入了渠道为王,产品为王的阶段。以前美妆品牌的成长高度依赖线下渠道,线上线下渠道切换带来的流量红利。但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以及市场竞争加剧下流量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必须回归本质,注重产品的打磨,中国美妆行业将逐步进入产品驱动阶段。

3、产品趋势——加码深层次研发是关键,在国内美妆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需求细化、升级的大趋势下,品牌加码深层次研发创新被提上日程。我们将从过去的大牌品牌更替、品类加成、产品外观设计等创新上更进一步,深挖消费者需求,推动配方创新、原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差异化等基础层面的创新。从产品布局来看,本土美妆公司继续向高端品牌进攻。长期以来,高端市场一直是国际品牌的主战场,本土品牌的布局有限,但今年将是国内美妆企业进攻高端市场、补充品牌矩阵空缺的重要转折点。2021年,拉琪母公司尚美股份有限公司完成4亿元B轮融资后,其创始人表示将进一步布局高端美妆市场,计划在2022年将品牌份额推向市场前三。贝塔尼去年也多次谈到高端市场,计划今年推出高端抗衰老品牌,售价约1,000元。上海家化也在去年底推出护肤品牌佰草集太极,押注今年冲击高端美妆市场。此外,丸美、珀莱雅、林清玄、华西生物都发布了新品,并聚焦高端赛道与欧美品牌竞争。国内美妆品牌在高端市场的集体投入所形成的规模、声量和市场教育也有望推动行业加速增长。

4.增长战略,巩固产品差异化。在国货崛起、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营销差异化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避开已经进入审美疲劳期的传统卖点,深耕Z世代需求,通过对热点的追踪和利用,聚焦R&D能力和明星组件,量身定制更加细分的购买场景,重塑消费者心智,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下。

5.注重品牌力的提升,社交媒体营销逐渐进入红海市场,流量成本持续增加。ROI6。重塑渠道价值。美妆公司在注重品牌力的基础上,需要重新审视渠道价值。随着线上流量的不断分化,以及新的线下美妆集合店、医美渠道的异军突起,调动营销资源深化各类购买场景,在公开渠道传播和放大已有的品牌力,在私人渠道建立企业口碑和品牌力,建立用户粘性,最终实现销售增长。

7.多品牌多品类布局。2022年,多品牌多品类的发展仍将是美妆企业的核心话题。近两年美妆集团上市进程加快,投资机构扶持新锐品牌,为自身孵化和并购提供资本,多品牌多品类美妆企业步伐加快。随着产品和品牌矩阵的完善,企业在产品开发、渠道议价、营销资源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也会很明显,从而打开中长期发展的想象空间。

8.行业监管趋严下的良性发展,化妆品行业整体监管趋严,产品安全和营销合规门槛不断提高。这增加了企业产品测试的资金成本和产品的新品时间成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除了行业乱象,为企业获得了更加友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了品牌的健康成长。

9.出海开启新增长,国产美妆提速。花溪子、完美日记、智友泉、毛戈平等。,要么依靠平台和渠道资源实现品牌输出,要么收购本土品牌实现海外市场布局。随着全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拥有成熟线上运营经验和产品实力的国产品牌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