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法集资很难根除?

新“外衣”下的非法集资有哪些共同点?

非法集资往往承诺“保本付息”“小马拉大车”。现在很多保本承诺比较隐秘,不是写在协议合同的文本里,而是口头承诺给投资者的。

黄以前是一家理财公司的老板,做一些民间借贷的生意。现在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公司,却为了一次“投资”失误,代表非法集资的受害者四处奔走,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三年前,林晃仁和联系了北方汇款银行,并零星地向北方汇款银行借了一些钱。当时,银辉北部在安徽省和江苏省交界处的“蔡五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了一个养老地产项目。摊子不小,在两省租赁购买了数万亩土地,在全国六省多个城市设立了公司或分公司。几年前,融资还比较方便。北银辉向投资者承诺高回报,资金周转良好。

“现在看来,当时的企业经营规模已经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黄说,不久,经济开始面临下行压力。为了维持运营,北银辉成立了两家私募基金公司,为自己的项目发行基金理财产品,期限为6个月,收益率为12%-14%。但很快,资金问题浮出水面,资金链越来越紧。该公司不得不考虑从更多的普通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并推出了P2P网贷平台,为自己打包的关联企业提供融资。

好景不长,洞一个个露出来。因为短期借款和募集资金投入长期项目,没有现金及时归还,无法按时还本付息。2015以来,风险接连爆发。黄在激进的“圈钱”过程中投入了上亿元。“做生意有赚有赔很正常,但是现在这些集资款怕是很难要回来了。能退10%就不错了。”黄对说:

“这种做法肯定行不通。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但是集资要付到期利息。一旦无法支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鞋子有多大,有的企业就是要‘小马拉大车’,根本没有那么强的筹资和开发能力,还要借太多。一旦经济下行,自然就出来了,风险就暴露出来了。”大连市处置非法集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在成为许多非法集资的新“外衣”。近两年,新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速。虽然新成立的基金需要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注册,但并不意味着注册后的基金就会合法合规运作。“投资私募基金是有条件的,很多投资者不了解。比如单只私募基金投资金额不低于654.38+0万元;投资人个人金融资产不能低于300万元,或者个人最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说。

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非法集资打着私募股权投资的旗号,声称5万元就可以投资私募股权基金,需要怀疑资金的可靠性。而且民间投资是中长期投资,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不可能保本,有一定的投资周期,不像某些平台或机构宣称投资收益可以每月甚至每天入账。

非法集资的共同点是会承诺“保本付息”。“如果不能承诺保本或者担保,谁敢贸然投钱?”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保本承诺都比较隐秘,不会出现在协议、合同文本中,而是口头向投资者承诺。随着非法集资的变化,投资的合同文本从最初的借款变成了债权转让协议,再到私募基金的有限合伙协议。

不断“转型”,非法集资为何难以根除?

准金融和非金融机构遍地开花,跨区域、网络化趋势明显,加大了监管难度。"这里的地板拖着,但是那边的水龙头还开着."

非法集资已经成为社会“毒瘤”。一旦旧手段被压制,新花样就会席卷而来,滋生蔓延。

“泛融资”成为非法集资的重要特征。据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非法集资手段已从单一的借款、林权投资、债权转让、回购等模式,逐步升级为P2P点对点借贷、固定收益基金、金融互助融资、融资租赁债权转让等多种理财产品。与此同时,非法集资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纷纷搭建自己的官网和互联网运营平台,吹嘘自己的背景、规模和实力,并通过运营平台发行网络理财产品。非法集资犯罪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打着迎合国家政策的幌子,打着“新经济业态”、“金融创新”的幌子,业务流程、合同文本专业化、规范化,噱头更新颖、迷惑性更强,投资者更难辨别。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传销集资模式正在兴起。一些平台通过互联网将“虚拟货币”返还给投资者,然后层层诱骗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此外,一些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从事网络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开始出现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苗头。还有一些针对传统商品营销投资的非法集资模式,通过互联网承诺回购商品、加盟返利。

准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激增也为非法集资提供了温床。“人民群众投资需求旺盛,但金融投资意识和知识还比较匮乏。要控制前端的机构准入。”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毅说。

一位在基层从事打击非法集资工作的工作人员坦言,投资理财活动属于金融活动。在当前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下,行业间的监管空白往往是非法集资的集中爆发区。很多没有投资经验的准金融、非金融机构打着“投资咨询”、“财务咨询”、“资产管理”的旗号从事各种金融活动,却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或者根本没有准入门槛和监管细则,风险可想而知。

“现在准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好像比卖葱卖蒜的还多。卖葱卖蒜还是要去标准化菜市场,但从事金融活动不受限制,非法集资屡禁不止。让你在这里拖地,但水龙头还在那里。“前门”不能太大。这些领域都要有明确的准入规则,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什么会受到严惩,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这位工作人员说。

随着非法集资的互联网化,涉案公司跨省、跨市或跨地区经营的现象屡见不鲜,加大了监管难度。而且非法集资机构众多,账户众多,资金流向复杂,资产难以追回。

以“中晋系”为例,累计涉案金额高达399亿元,受害者超过654.38+0.28万人。当时企业在28个省设立分支机构,将资产转移到3家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超过100家,收购支付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总是穿着高大上的外衣,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大多是空壳企业,没有真正的投资项目,也没有真正的贸易和经营利润。即使出击及时,最终资金损失也高达48亿元。

“现在很多涉嫌非法集资的公司跨区域经营,总部设在大城市,在二三线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扩张速度很快。按理说,如果是异地经营,需要登记备案,但现在很多机构都没有走正常程序,导致政府相关部门很难掌握企业的事实,更难监管。”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异地经营的企业,多地相关部门不得不联手加强监管。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人们远离非法集资?

管好“前门”,提高预警监测水平,提前处置追缴资产,尽可能保全集资参与人的财产。

“非法集资不仅是经济金融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失去的是老百姓的不动产和家产。”大连市非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老人用养老钱投资,血本无归。还有一些年轻人大学刚毕业,社会经验少,法律意识淡薄。在这些涉嫌非法集资的公司工作后,参与骗局的不仅是他们,还有他们父母和亲戚的钱。

——加强机构备案、预警监测,扎紧“前门”。

赵伟建议,完善商事登记制度,对金融监管部门许可的机构先进行许可,即有了批准文件才能获得正式营业执照。同时要保护好持牌机构的字号,关键字号不能被其他非法机构滥用。比如某支付公司注册地在北京,但在其他省区,可以成功注册并办理工商登记。普通人分不清楚,结果就是被骗受害,被侵权人名誉受损。此外,要加强准金融机构的备案和监管,加强对从事金融活动的非金融机构的预警和监测。

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加大对涉嫌非法集资机构的调查力度,帮助投资者擦亮眼睛。“许多非法集资机构雇佣名人代言,在黄金位置和时段做广告,虚张声势,让人失去警惕。”大连市非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走在老百姓投资的前面,把这些广告去掉。在之前的调查中,大连AFO发现有46家企业在当地主流报纸上刊登了贷款广告。AIC要调阅相关企业的注册信息,发现有的企业与注册名称不符,有的企业与办公地点不符,有的企业超越经营范围,发布金融贷款广告,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工商注册信息。最终只有4家企业有相关贷款的前置审批文件。"这些广告的发布肯定会迷惑许多普通人."三年来,大连完成了5000多家投资理财公司的治安备案和动态管理,曝光了38家违规发布广告的企业。

——针对非法集资的互联网化趋势,监管措施要升级。

上海正在建立新的金融业态监测分析平台。未来可以对一些高风险机构的活动进行预警,尽早发现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线索。据介绍,监测分析平台已初步收集了相关部门的新金融业态信息,主要包括行业监测、园区监测、企业全息信息查询、实时监测四个子平台,可多维度把握风险动态。

——加大资金追缴力度,让受害者维权不再困难。

“一般来说,非法集资案件的办案周期较长,从公安机关立案到法院判决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在法院判决之前,追缴的资产不能随意处置。但往往有很多易腐资产,比如豪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其实损失的是老百姓的钱。”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往年爆发的非法集资案件,法院判决后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希望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资产的先期处置做出可操作性规定,最大限度挽回集资参与人的损失。

大连试图让受伤的投资者提前参与资产处置。对影响范围大、涉案人员多的案件,大连市公开招募代表成立代表委员会,黄就是北部代表之一。一段时间以来,黄一直在为盘活被收回的土地搭桥,并试图寻找新的投资者。

“公司的账目不完整。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如果土地没人管,东西丢了,上面的树死了,租的地因为出不起资金重新分了,会给资产保值带来困难。如果项目还在,只要能操作,就能减少损失。投资者也可以依法参与资产处置过程,了解事情的进展,而不是两眼一抹黑。”黄对说:

——投资者要有理性的投资观,不要有畸高的收益预期。

“要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合规的理财产品,合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很多准金融、准金融活动片面夸大了金融的作用,让投资者误以为基金可以自我膨胀。金融本质上是由实体经济支撑的。没有流水,怎么会有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投资理财还是要多选择有正规金融牌照的机构,理性判断理财产品的收益。毕竟专业的投资能力不是任何机构都具备的。”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连AFO连续两年联合各监管部门率先举办“理财精英大赛”,吸引了来自100多家金融机构的上千名理财师参加,向百姓普及了金融基础知识,帮助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增强投资风险意识,避免落入非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