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意昂集团的发展历程

飞霸公司成立于1929。在20世纪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Faber公司主要从事用来自爱尔兰的煤生产合成汽油和合成橡胶。1938飞霸公司帮忙成立了Huers (Hüls)公司,与法国* * *公司生产合成橡胶。这些产品成为当时被石油和天然橡胶禁运的德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资。战后,赫尔斯公司的资本被转让给西德政府。二战期间,公司的大部分生产能力都被战争摧毁了。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费伯公司的战略重点主要是重建和扩大生产能力。

1948-1964期间,公司投入60亿德国马克进行恢复重建。在此期间,公司也开始从事炼油行业。1959期间,由于政府对民间资本形成的政策,Projsa AG脱离了Feba公司。1965飞霸公司成为股份公司,60%的资本出售给公众。同年,Faber-Busch有限公司购买了Stinnes公司在贸易、运输和煤矿开采方面的股份。1969年,飞霸公司拥有的煤矿全部转让给鲁尔科赫勒公司经营,飞霸公司成为其最大股东。?1970,飞霸公司进行结构调整。它与希贝米亚合并,后者的资产变成了VEBA?Chemie AG)、费伯玻璃公司(VEBA?Glas)和VEBA克拉夫特Werke Ruhr的一部分。1973-1974的石油危机给飞霸公司敲响了警钟。当时的飞霸公司是一家重要的冶炼和销售公司,但它本身并不产油。为了加强Feiba在市场上的地位,增加石油的供应量,Feiba将Gelsenberg AG并入DEMINEX。后者是一家石油勘探和生产公司,还经营冶炼、化工和天然气。1989年,飞霸公司收购feldmulle-Nobel AG 50%股权。这家公司是德国的一家造纸厂。后来飞霸公司确认不可能完全买下公司,1990就方便把股权卖给了瑞典的Stora公司。同年,赫尔斯公司收购了一家德国化学公司,即罗姆有限公司..此外,通过合并Rhenus和Schenker,Feiba公司使Stinnes公司的化工产品的分销和运输更加国际化。后来,Stinnes Intercarbon公司收购了Stromeyer有限公司,并在柏林成立了一家从事煤炭贸易的合资企业,名为Kohle国际能源有限公司(Energie International GmbH)。自两德统一以来,普鲁士电力水电设备有限公司(Preussenelektra-Wasserkraftanlagen GmbH)一直积极参与东兰登供电网络的现代化建设。?1992年,Stinnes与车臣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负责格罗兹尼冶炼厂的出口业务。?德国电力部门的私有化进程很早就开始了,这一进程大部分是通过企业兼并完成的。2000年,德国联合电力和矿业公司(United Power and Mining AG)和德国联合工业企业公司(United Industrial Enterprise AG)合并为德国最大的电力公司——意昂公司(Eon AG)。该公司成立之初是欧洲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计划收购中国的鲁尔天然气有限公司和英国的POWERGEN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