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配的发展前景如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上海建工(600170);中国建筑(601668);远大住工(02163。HK);游助智造(00726。HK);杭萧(600477)等。

本文核心数据:装配式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分布;PC预制构件产量

工业概况

1,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体系的主体部分、外围保护系统、设备及管道系统、内置系统与预制构件连成一体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按主要结构材料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装配式房屋主要分为三种发展模式: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轻钢结构和装配式集装箱房屋。

2.产业链分析:产业链涵盖面广。

装配式建筑所在的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的供应商,以及装配式建筑所需相关设备的供应商。代表性的原料供应商有金宇集团、海螺等。在中游领域,装配式建筑设计公司等参与主体主要负责装配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设计,中国建筑科技集团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R&D预制构件企业有钟健钢结构和北新建材。预制构件生产加工企业包括远大住宅、精工钢结构、杭萧、游助智造等。在建筑施工方面,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数量众多,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下游主要是装配式建筑的管理、运营和维护。主要参与者是各大物业公司,代表的地产物业公司有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保利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了近70年,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从借鉴到自主创新,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20世纪50年代,中国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验,在国内推广装配式建筑,国内工业建设热情高涨,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由于抗震性能差、防水、隔音等问题,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入低谷。21世纪,在“环保趋严+用工荒”的大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3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此外,预制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形成了预制框架结构、预制剪力墙结构等多种形式的建筑技术。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2016是中国装配式建筑元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多层次多角度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近年来,在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装配式建筑因其能够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材料浪费、减少现场手工作业和湿作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行业发展现状

1.装配式建筑的面积和比例在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建筑业仍然是以现浇施工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传统施工方式提供的建筑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建筑产品的美好需求。为此,中国需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随着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增长。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从2016年到2021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7.4亿平方米,比2020年增长18%,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24.5%。装配式建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

从装配式建筑的类型和结构来看,2021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开工4.9亿平方米,比2020年增长13.95%,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67.7%;装配式钢结构建筑21万平方米,较2020年增长10.53%,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28.8%。其中,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654.38+05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建筑迅速推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全国有多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随着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动力的增强,装配式建筑相关行业发展迅速。住建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公报》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国已建成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28个,占比27%。省级工业基地908个,占73%。

注:截至2022年9月,住建部未公布最新数据,上表采用2020年数据。

4、着力推动区域装配式建筑面积快速增长。

根据住建部的分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是推广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地区,其他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是积极推广地区,其余是鼓励地区。从2017-2019的统计数据来看,重点推广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增长,东部发达地区装配式建筑继续引领全国发展。与此同时,其他省市也逐渐规模化发展。

2021年,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857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52.1%;积极推进区和鼓励推进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5460万平方米,占比47.9%。重点推广区、积极推广区、鼓励推广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较2020年有所增加,呈现齐头并进、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5.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定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平均造价约2284元/m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平均造价约2776元/m2。根据住建部历年发布的两类、两个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计算出近年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规模。初步预计2021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7021亿元,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市场规模约为11192亿元,装配式钢结构市场规模约为5830亿元。

注:市场规模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平均成本计算。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湖南和江苏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生产率最高。

我国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产能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苏、山东、江西等地,其中湖南省产能最高,主要是PC结构产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最大的PC部件制造商和PC设备制造商——远大住工总部位于湖南长沙,为装配式PC建筑在湖南省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建设部公布的数据,2020年湖南省装配式混凝构筑物产能占比19.8%,江苏省以11.5%位居第二。山东以9.6%排名第三。

注:截至2022年9月,住建部未公布最新数据,上表基于2020年数据分析,下同。

钢结构方面,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产能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江苏省钢结构产能约占1/5,排名第一;安徽、山东、浙江分别排在第二、三、四位,产能占比分别为9.8%、8.6%、6.0%。

2.企业竞争:央企和国企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目前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竞争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中建集团为代表的国家队,既有大中型央企,也有地方各级国企;第二梯队是以万科、三一、远大、杭萧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2022年6月,中国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协会发布全国重点PC预制构件企业产量数据。上海建工以62.37万立方米的产量排名第一,前十大PC预制构件总产量达到3331.400立方米。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2035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5438年6月+2022年10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任务。预计到2035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其具体目标如下:

-项目管理一体化和核心技术升级是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因为传统的市场观念会让很多用户认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继续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引导。此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将整个建筑生产变成了管理要求相对较高的生产方式,对设计、生产、施工提出了一体化要求,也对工程管理监理提出了一体化要求,对工程管理监理单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建立新型的装配式建筑集成生产管理系统必须以此为核心。

更多对该行业的研究和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