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是怎么来的?
五岳之说始于李周官纯大宗伯:“血祭社稷,五祭五岳(定义:血祭牲畜:土地神,地神,五行神,山神)”。
《李周》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儒、道、释、阴阳五家融合而成的。所以,五岳观念是结合了夏商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一种山神崇拜。
封建时代五岳被皇帝封侯。为了“回报天道的贡献”,帝王们往往以雄伟险峻的山峰为吉祥之兆,在山顶设坛,举行闭经仪式。
封禅的理论估计起源于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举行大规模禅修仪式的人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唐代和吴州武则天时,在中原中岳嵩山举行禅修活动。经过封建帝王禅定的历史,五岳地位更高。
扩展数据:
1,秦始皇闭目沉思
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先至山,在那里祭祀、刻石,颂扬秦的功绩。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测试合禅礼仪,各儒生说法不一。
始皇帝自设礼制,整修山路,自泰山之日起登山。登封大典在岱顶举行,史松德立。自从泰山的影子下山后,禅礼就降到了傅亮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祀的仪式和典礼是保密的。其实质是巩固皇权,粉饰太平,带有君权神授。
2.汉武帝关禅。
元丰元年(公元前110)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碑。之后,我去了东边的海上巡逻。四月,我回到泰山,做了自己的闭经仪式:给傅亮山礼堂的“地主”神;后来举行了祭奠仪式,在山脚下的东边建了一个祭坛,高九尺,下面埋着玉书;仪式结束后,梁武帝独自带着仆人去了泰山,行了礼。
第二天,在岱银的笼罩下,按照祭天的礼仪,山东北麓的禅台山令人肃然起敬。封禅后,汉武帝在唐明接受大臣们的问候,改丁原国号为元丰,并削泰山前平、渤二郡拜泰山,命名为高枫郡。此后,汉武帝先后五次来泰山举行禅修仪式。
3.汉光武帝闭目沉思。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到高枫,派1500余仆从整修山路,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奠基。15日开始斋戒,22日在泰山东南方祭烧柴火。仪式结束后,乘战车登山,在岱顶稍事休息,然后更衣封礼。25日,他在傅亮山打坐,改国号为建武中原。
4.唐高宗的沉思
林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率领百名文武百官及扈从行大典,武侯率领国内外侍女,从华东都城紫微城出发,乘车数百里,在土耳其、于阗、波斯、天竺、日本、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使臣、首领的陪同下,
高宗兴初祭后,武侯升坛祭祀。闭幕式后,他在朝圣祭坛受到了部长们的欢迎,并竖立了三座纪念碑,即登封,降禅和朝觐。坛名“舞鹤台”,登封名“万岁台”,降禅坛名“云台王”,改称赣锋县。
5.唐玄宗闭关禅。
开元十三年(726年)十月,唐玄宗率领数百名官员、贵族和外国使节,从东都魏紫出发,前往泰山禅修。封禅的仪式沿袭了干封的旧制度。
禅封后,泰山封为“天齐王”,礼阶提高三等。玄宗亲书《嵇上铬》,在岱顶大观峰举行,命中书大臣张忠写《坛颂》,中原仆从写《社稷坛颂》,礼部尚书苏?写《朝觐坛颂》对基德有很大帮助。
6、宋真宗闭目沉思。
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宋真宗从汴京出发,骑千军万马,封东岳泰山。改甘丰县为丰福县;泰山被封为“天齐人圣帝”;泰山女神名叫“仙女和玉女毕夏·袁俊”;在泰山之巅的唐崖东侧,镌刻着“谢天枢叙双圣功德”的碑文。
赵王旦写《祭坛颂》,王钦若写《社稷第一坛颂》,陈耀措写《朝觐坛颂》,这三位都站在山脚下。目前只有王旦的《坛颂》还保存在岱庙的院子里。
7.宋真宗之后,皇帝来泰山只是为了举行祭祀仪式,不再有冥想。
百度百科-吴越(中国吴越)
百度百科-血祭(中文词汇)
百度百科-五大牺牲
百度百科-牺牲国家
百度百科-泰山闭关冥想